肺脓肿护理常规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肺实质坏死、液化,外周被肉芽和纤维组织包绕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一)评估要点
1.病史:询问患病及治疗经过,与本病有关的病因,如有无误吸、皮肤外伤诱因,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有无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肺部疾病;有无化脓性病变等;日常活动、休息、饮食、排便是否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有无异物等。
2.身体评估:是否行麻醉、口腔手术;意识是否清楚;有无急性病容、鼻翼扇动情况;有无生命体征的异常,如体温升高、血压异常等;有无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异常;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异常支气管呼吸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体征等。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核明显左移,常有中毒颗粒。慢性肺脓肿患者白细胞可稍高或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2)细菌学检查:经深部咳嗽或纤维支气管镜采取的痰液细菌培养可帮助寻找致病菌。血液及并发脓胸时的胸腔脓液标本细菌培养对确定病原体更有价值。
(3)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早期可见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或团片状浓密阴影。脓肿形成、脓液排出后,可见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CT能更准确定位及发现体积较小的脓肿。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病原学诊断及治疗。通过活检、刷检及细菌学、细胞学检查获取病因诊断证明。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高热患者可采用乙醇擦浴、冰袋、降温毯等措施物理降温,以逐渐降温为宜,防止虚脱。患者出汗时,及时协助擦汗、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3.教会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经常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及静置后是否分层,准确记录24h痰量。
4.体位引流的护理: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同时辅以叩背,借助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每次15~20min,每日1~3次。一般于饭前进行,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如需在餐后进行,为了预防胃反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在餐后1~2h进行。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祛痰药、支气管舒张药或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稀释及排出。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6.口腔护理:在患者晨起、饭后、体位引流后、临睡前协助患者漱口,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漱口,清除口臭,预防口腔炎及黏膜溃疡等并发症。
7.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汤粥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食欲欠佳者可少量多餐。
8.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及性格特点,对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教育
1.交代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彻底治疗口腔及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积极治疗皮肤化脓性病灶,不挤压皮肤的痈、疖,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生。
2.避免受凉、过劳、酗酒、抽烟等诱因,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变的愈合。
4.抗菌疗程长,应遵从治疗计划,预防复发。
5.患者出现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大咯血、窒息的发生,若发生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