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或感染史。

2.身体评估:

(1)出血情况、伤口渗血情况。

(2)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3)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肤黏膜和器官栓塞。

3.辅助检查:

(1)消耗性凝血障碍方面的检测,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等。

(2)继发性纤溶亢进方面的检测,如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3P试验。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半坐卧位,注意保暖。

(2)饮食:呕血、便血患者暂禁食。

2.病情观察:

(1)观察口、鼻腔黏膜、尿道口、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

(2)穿刺点、注射部位、手术伤口有无渗血。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DIC出血以内脏出血多见,应观察记录大小便颜色、量及出血持续时间,及时识别DIC早期征象。

(4)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及时纠正酸碱失调与电解质紊乱。

(5)及时采集、送检各类标本,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用药护理:

(1)熟悉抗凝药物的名称、给药方法、主要不良反应。

(2)使用肝素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检验结果,维持APTT较正常参考值延长60%~100%。若肝素过量易致出血,可用鱼精蛋白进行对抗治疗,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肝素。

(3)按医嘱应用护肝药物。

4.积极配合抢救,加强监测:

(1)保持两条静脉通路的通畅,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和液体的补充。

(2)DIC晚期有广泛性出血时,应配合医生抢救,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加强护理。

(3)咯血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颅内出血者,应减少头部活动,抬高头部并放置冰袋,严密观察瞳孔变化。

(4)有失血性休克伴呼吸困难时,应迅速给氧。

5.并发症护理:

(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水量。

(2)注意有无重要器官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应考虑肺栓塞,头痛、抽搐、昏迷考虑脑栓塞,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考虑肾栓塞。

(三)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诱发疾病的因素、主要表现、治疗要点,解释反复进行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