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五、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一)评估要点

1.病史:有无风湿性疾病、先天性畸形、肺动脉高压等相关病史;患者年龄、饮食及活动等日常生活是否受影响。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及其程度、睡眠、心率、心律、听诊心音。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二尖瓣轻度狭窄时,X线表现可正常。中、重度狭窄致左心房显著增大时,心影呈梨形。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X线示左心房稍增大,常有肺瘀血和肺水肿表现。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X线示左心室明显增大,升主动脉结扩张,即靴形心。

(2)心电图:左心房增大,可出现“二尖瓣性P波”,P波宽度>0.12s伴切迹。QRS波群示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有左心室肥厚伴ST-T继发性改变和左心房增大。

(3)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狭窄者M型超声示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EF斜率降低,双峰消失,前后叶同向运动,呈“城墙样”改变。主动脉瓣狭窄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提示瓣叶钙化。

(二)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有风湿活跃或有心衰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寒、防湿,长期卧床者要定时协助翻身并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禁止有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者探视。

2.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罐头食品,多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鱼、奶类、蛋类等,心衰合并水肿者限制钠盐和入水量。可进少量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律的变化。

(2)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注意热型,以协助诊断。如果有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做好皮肤护理及生活护理,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药物降温。

(3)观察患者是否有风湿活动的表现,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及疼痛不适等。

(4)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尿少等心力衰竭的征象。

4.用药护理:心脏瓣膜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因此,应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注意事项。

(1)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告知患者饭后服用,并注意是否有上腹疼痛、黑便等情况发生。

(2)服用激素时应向患者讲明服药的目的,并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量、减量或突然停药。

5.心理护理:心脏瓣膜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其中风心病占绝大多数。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和家属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易产生消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护士应关心患者,评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6.预防并发症:

(1)左房有巨大附壁血栓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栓塞。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或下床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三)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程进展特点。有手术适应证者劝患者尽早择期手术,以免失去最佳手术时期。

2.日常生活指导:改善潮湿、阴暗等不良环境,预防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反复发作。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逐渐加大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育龄妇女应积极避孕。

3.用药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四肢乏力等,要坚持自我监测,建立记录表,记录脉率、体重、尿量等。

4.预防复发:告知患者如出现明显乏力、腹胀、纳差、下肢水肿、胸痛、胸闷、心悸、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