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 痘

六、水 痘

【概述】

本病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原发感染,传染性高。临床特征是成批出现瘙痒性水疱,演变为脓疱、结痂,有时可遗留瘢痕,常伴轻度全身症状,成年期发病可并发肺炎和脑炎。90%的病例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数人感染后为亚临床感染。经空气飞沫传播及直接接触感染。潜伏期为9~23日。发疹前数日到最后一批水疱出现后5日内具有传染性,痂无传染性。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内的VZV可以烟雾化,导致易感接触者发生水痘。其发病机制是:VZV首先进入上呼吸道黏膜,形成病毒血症并播散至皮肤黏膜。感染后病毒从皮损中通过感觉神经迁移至感觉神经节,并在其内建立潜伏感染。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有发热、全身倦怠、头痛等前驱症状,儿童前驱症状轻微或无。

(2)在前驱症状出现后1~2日出现皮疹。皮疹由头面部延及躯干及四肢,向心性分布。患者可自觉瘙痒,伴发热。

(3)专科检查可同时见到丘疹、水疱,中央有脐凹、脓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皮损成批出现。预后可留有点状瘢痕。黏膜部位可见水疱、浅溃疡,好发于腭部,也可见于鼻黏膜、结膜、咽部、器官、尿道、阴道。

(4)常见并发症为皮肤黏膜继发细菌感染,偶有并发水痘性肺炎、脑炎等。

(5)临床变异型为“恶性”水痘,见于免疫抑制或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播散性皮损,可发生肺炎、脑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暴发性紫癜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发热,皮肤成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向心性分布,黏膜也可受累。

2.辅助检查 不典型病例可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包括抗体检测、组织培养、抗原检测、PCR检查。

3.鉴别诊断 应与皮肤播散型带状疱疹、疱疹性湿疹、脓疱疮、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治疗原则】

1.抗病毒 阿昔洛韦10 mg/kg,每日3次,连续5~10日;或口服阿昔洛韦每次800 mg,每日5次,连续5~10日。免疫抑制者:阿昔洛韦10 mg/kg,每日3次静脉滴注,直至临床表现缓解。耐药者给予膦甲酸钠40 mg/kg,每日3次静脉滴注,连续5~10日。

2.对症治疗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继发感染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注意休息,预防继发感染,患者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