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瘢痕疙瘩
2025年08月10日
十五、瘢痕疙瘩
【概述】
本病为常见的反应性皮损,表现为瘢痕的过度增生。皮损常超过原发损伤的范围,偶尔为自然发生,但大部分情况下发生于局部外伤后。瘢痕疙瘩也可以继发于炎性皮肤病,如寻常痤疮。皮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的发生率最高。
【临床表现】
瘢痕疙瘩通常发生于头颈部(特别是耳部)、上胸部和手臂,也可发生于几乎所有部位的皮肤。皮损的特点是界限清楚、隆起、表面光滑,呈蟹足样,一般随时间延长逐渐变硬。皮损偶尔瘙痒或触痛,容易受激惹而且过度敏感。
【诊断要点】
1.组织病理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内纤维母细胞呈结节状增生,尚可见细胞成分较少的嗜酸性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早期皮损可有轻度的血管增生,局部可有黏液样基质,偶可见到正常的有丝分裂象。
2.鉴别诊断 有创伤及其他炎症病史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明确诊断。有时要与瘢痕性结节病区别,瘢痕型结节病可见上皮样细胞聚集而成的裸结节。
【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多磺酸黏多糖、积雪苷霜,局部放疗。
2.系统用药 早期可用曲尼司特治疗。
3.手术治疗 应该避免手术切除,必须手术治疗者,则手术后需结合放射治疗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