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虱 病
【概述】
虱病(pediculosis)是头虱、体虱、阴虱寄生于人体皮肤和毛发并反复叮咬、吸血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虱为节肢类动物,种类繁多,如人虱、牛虱、狗虱、鸡虱等,分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终生不离开宿主。人虱因寄生部位不同及形态、习性差异可分为头虱、体虱(衣虱)和阴虱3种,分别寄生于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上。人虱利用其足爪抓附于毛发或衣物上,以刺器刺入人皮肤吸吮血液而维持生存。虱喜阴暗,畏强光,多在夜间或人安静时吸血。虱的发育过程分为卵、稚虫(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可产卵约300个,寿命为30~60日。虱的稚虫和成虫均可吸血,稚虫每日吸血至少1次,成虫则吸血数次。虱病通过人与人之间接触而直接传播,或通过接触被虱污染的梳篦、头巾、帽子、衣服、被褥等间接传播。当虱用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时释放出唾液中的毒汁,并有边吸血边排泄的习性。虱的唾液、排泄物等注入皮肤引起瘙痒和刺激症状,体虱还可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疾病。
【临床表现】
1.头虱病 主要累及儿童。头虱叮咬处皮肤可见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甚至浆液渗出,使头发粘连,散发出臭味。若继发感染可出现毛囊炎或疖,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常可在头皮和头发上见到虱体,但更常见虱卵黏附于发丝,受累头发常干燥无光泽。
2.体虱病 体虱主要寄生在内衣衣领、衣缝、裤裆等处。体虱叮咬处可见红斑、丘疹、风团、抓痕、血痂,久之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则出现毛囊炎、疖等。
3.阴虱病 阴虱寄生在耻骨部阴毛,以及肛周、下腹部、腋毛、睫毛等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阴虱叮咬处皮损为丘疹、瘀点、抓痕、血痂,伴剧烈瘙痒。剧烈搔抓可继发毛囊炎、疖等。常可见阴虱及其卵紧附在皮肤或阴毛上,但有时虱卵孢于毛发下段而不易被发现,内裤上常有污褐色血渍。
【诊断要点】
凡有局限性癌痒,皮肤上抓痕、血痂者要考虑虱病。诊断依据为:①虱病患者接触史。②特殊的好发部位。③叮咬部位红斑、丘疹、抓痕、血痂等皮损。④伴局部剧烈瘙痒。⑤肉眼或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头发、内衣、被褥、阴毛上有虱体或虱卵即可确诊。
本病需与疥疮和湿疹鉴别。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为灭虱、止痒和治疗并发症。
1.头虱病 治疗时最好先剃头,女性等不愿剃头者可用密篦子将虱体和虱卵篦尽后,选用50%百部酊、1% γ-666乳膏、2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外搽,2次/日,共2日,第3日用大量热肥皂水洗头;亦可用煤油和植物油等量混合后外搽头皮和头发,揉搓均匀后以毛巾包扎,1次/晚,连用3日,第4日用热肥皂水洗头。
2.体虱病 治疗时应将衣被等物煮沸灭虱,不能煮沸的可暴晒后洗净再用。局部外搽10%硫磺软膏或1% γ-666乳膏等以杀死虱体和虱卵。
3.阴虱病 治疗时应先剃去阴毛,然后将其包在纸中焚烧,局部外用药物同体虱病。
口服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瘙痒症状。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虱病治愈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帽子、头巾、内衣、被褥、枕套、浴巾)及用过的梳子、篦子等均应以热水烫洗以消灭虱体和虱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