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敏感性皮炎

五、自身敏感性皮炎

【概述】

自身敏感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皮肤病变经刺激后形成的某种物质吸收后发生过敏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患者先有原发灶,以接触性皮炎、淤积性湿疹、钱币状湿疹、脂溢性皮炎和AD为常见。原发灶如处理不当、使用刺激性外用药物,或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等,则可使局部自身组织的蛋白质与药物或细菌等结合形成抗原性物质,被吸收后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患者皮肤的原发病灶经各种不适当的刺激后发生恶化,出现红肿、糜烂和渗液,经1~2周后发生继发灶,以四肢尤其双上肢为主,其次为躯干,面部少见,常对称发生,约半数可全身泛发。继发皮疹的形态多为密集的粟粒大小红色丘疹、小水疱,迅速融合呈片状,表面往往有糜烂、渗液,形成薄浆痂,随后形成鳞屑、留色素沉着而愈;也可表现为散在的粟粒至米粒大小红色浆液性丘疹,因搔抓而附有小痂,随后丘疹转暗红色,上覆轻微鳞屑而愈合。还有一种类型如玫瑰糠疹样发疹,初期为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迅即形成鳞屑,颜色逐渐变淡、鳞屑减少而愈。

此外,还可于手掌和指侧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密集水疱,逐渐干涸或破裂而脱皮,类似汗疱疹样损害。在部分病例可出现同形反应。自觉瘙痒剧烈,有烧灼感。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和低热。本病病程不等。随原发病灶性质、治疗情况和机体敏感情况而异,一般原发灶好转后继发灶皮损可逐渐消退,病程10日至数月均可。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而诊断,即先有小腿或足部的原发灶,经不当处理或使用刺激性药物后出现恶化,如糜烂、渗液等,经1~2周后出现四肢和(或)躯干的急性炎症性皮疹,瘙痒剧烈,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湿疹鉴别。后者无原发灶和继发灶之分,皮疹形态表现为玫瑰糠疹样和汗疱疹样。还需与玫瑰糠疹和汗疱疹鉴别。

【治疗原则】

关键是治疗原发灶,原发灶的治疗根据皮损性质进行选择,渗液较多时选用3%硼酸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时应做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外用或内服。原发灶症状减轻后,继发灶亦能逐渐好转。如损害广泛、病情严重,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此外,也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