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化棘皮瘤
【概述】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假性肿瘤,临床及病理上均十分类似鳞癌。病因以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其他病因包括暴晒、外伤、职业性接触性焦油、致癌物质等。病理特点为细胞高度角化及嗜酸性毛玻璃样的表现。临床特点是早期损害为一角化性丘疹,数周内增大至直径约1 cm的坚实圆顶形结节,中央充满角质,除去角栓后则成火山口样。数月后可逐渐自然消退。
【临床表现】
临床分为3型。
1.单发型 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60~70岁多见,发生于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中央、鼻、颊和眼周,无自觉症状。表现为坚实圆顶形结节,边缘倾斜,类似传染性软疣,数周内直径达1~2 cm或更大,一般在半年内自行消退,留轻度凹陷的萎缩性瘢痕。
2.多发型 不常见,发病年龄较早,20~30岁,可发生在全身各处。损害与单发型者相似,但数目较多,一般3~10个。但角栓不如多发者明显。
3.发疹型 罕见,皮损数目可成千上万,分布广泛。典型临床表现为丘疹在2~8周迅速增大,为圆形的半球状结节,中央有一角栓。皮损发育成熟者直径为1~2 cm,缘光滑发亮呈斜坡状,基底有红晕。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本病早期迅速生长,边缘倾斜,中央有角栓,当长到最大限度时,角栓脱落,边缘渐平,留凹陷性瘢痕。本病发展较鳞癌为快,一般不发生破溃,可以自愈。病理方面特别注意其结构,中央呈火山口样,充满角质物,周围为唇状上皮包绕。
2.组织病理 特别注意其结构,可见肿瘤位于真皮,对称分布。发育成熟的损害中心可见大而不规则的表皮凹陷,其中充满角质,两侧表皮则像口唇状或拱壁状伸展于凹陷两侧。基底部有不规则增生的表皮向上与向下增生,也可见一定程度的非典型改变,可见角珠。
【治疗原则】
虽然本病属良性,可以自然消退,但因临床及病理与鳞癌鉴别无绝对可靠的方法,应密切随访,或对肿瘤做诊断性的切除,在组织病理确诊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单发型可采用外科切除,局部化疗及放射治疗。多发型如肿物较大而多,可以考虑系统化疗,如甲氨蝶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