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皮肤念珠菌病
【概述】
念珠菌属中的很多种可以引起人类疾病,但最为常见者是白念珠菌,它是人类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皮肤黏膜的正常寄生菌群。在一定情况下,它变成致病菌,引起皮肤、甲板的损害。局部潮湿,角质层含水量增多,可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而容易引起皮肤念珠菌病(dermato candidiasis)。如间擦部位,此处皮肤温暖、潮湿,使该菌大量生长,所以皮肤念珠菌病最常侵犯肛周、腹股沟、腹部皱褶部位、乳房下皱褶部位、趾间、甲皱及腋下。实际上,念珠菌最易侵犯黏膜。
【临床表现】
1.擦烂性念珠菌病 最常见于腋、腹股沟、乳房下、臀裂及脐部。在典型红斑基础上糜烂渗出,边缘呈扇形,其周围有卫星状水疱、黏着性膜状脱屑等。本病常见于糖尿病、肥胖或慢性酗酒者,或由于各种因素如潮湿、温暖致局部浸渍。
2.念珠菌性甲沟炎 甲周红、肿、热、痛,但不化脓,中年妇女、长期浸水作业者多见可波及甲板,严重者引起甲真菌病,致甲板变硬、增厚、带棕色,并有条纹或沟。
3.尿布皮炎 常发生于婴儿肛周及臂部,呈原发刺激性皮炎,表面红斑,周围有水疱,膜状脱屑等,界限清楚。
4.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龟头及冠状沟处呈现湿润的红斑、丘疹,如不注意清洗会有较多膜状脱屑,严重者尿道内有轻度刺痒。
5.念珠菌性肉芽肿 本病与上述四病迥然不同。其呈原发的富有血管的丘疹,其上有厚而黏着的黄棕色痂,有时突出2cm长,有如皮角。最常位于面部,也可见于头皮、指甲、躯干、腿及咽部。本病常伴有免疫缺陷及先天性内分泌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2.辅助检查 结合真菌学检查(彩图3-6、彩图3-7)可做出诊断。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白斑病、扁平苔藓、三期梅毒等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局部可用各种抗真菌制剂,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是预防和治疗皮肤念珠菌病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可口服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特比萘芬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