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上皮瘤
2025年08月10日
二十五、毛发上皮瘤
【概述】
本病可分为多发性和单发性。多发性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发性者未见家族史。
【临床表现】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通常发病于20岁前,女性多见。常为肤色、质硬丘疹,直径2~5 mm,半球形或圆锥形,有透明感,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偶可形成斑块,极少破溃。面部损害特点为沿鼻唇沟对称分布的多数丘疹,但有些发生在额部、眼睑、上唇,颈部也较常见,有时甚至发生在外耳部。皮损常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轻度烧灼感或痒感。患者极少有明显系统性改变。
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临床表现无特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80%以上发生在面部,其他包括头皮、颈部、背部、上臂、大腿。损害质硬、肤色丘疹,直径约5 mm,无自觉症状。
【诊断要点】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较易诊断,但应与结节性硬化病、汗管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等鉴别。单发性临床无特征,需做病理才能明确诊断。病理上有时很难与角化型基底细胞癌鉴别。
【治疗原则】
单发性可手术切除,多发者尚无满意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