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脓疱疮
【概述】
脓疱疮(impetigo)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易通过接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主要累及儿童。本病主要有大疱性和非大疱性两种表现形式。主要致病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本病主要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迅速传播,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易感因素有高热、潮湿、卫生条件差、特应性体质和皮肤外伤。非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致病菌直接侵入受损皮肤形成感染。大疱性脓疱疮可发生于完整皮肤,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表皮剥脱毒素,结合桥粒芯糖蛋白,致表皮棘层松解而致病。
【临床表现】
1.大疱性脓疱疮 常见于新生儿期,初起为散在小水疱,迅速增大为1~2 cm大小表浅大疱,疱液初为黄色、清澈,1日后疱液变浑,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此为特征性表现。疱周围无红晕。疱壁薄而松弛,破后露出糜烂面,结黄色脓痂。脓液溢出可在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成环状损害。皮疹可发生在面部、躯干、臀部、会阴和肢端,自觉瘙痒,一般无系统症状。
2.非大疱性脓疱疮 占脓疱疮的70%,最常见于儿童,早期为单个2~4mm红斑,很快发展为一过性壁薄的小水疱和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渗液上覆盖典型蜂蜜色黄痂,从感染部位迅速扩展至周围皮肤。本病多见于面部(口鼻周围)和肢端。自觉瘙痒,可有轻度淋巴结病变。常为良性、自限性过程,未治疗的皮损可在2周内消退,不留瘢痕。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根据婴幼儿发病,典型的脓疱、半月形积脓、黄色脓痂等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2.辅助诊断 诊断有疑问可借助微生物学诊断,取痂下渗出物和完整大疱的疱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特征是在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好发于躯干、四肢,面部少见,成批出现,可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剧烈。
(2)水痘: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疹前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从头面部始发,多成向心性分布,可存在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等各时期皮疹。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局部伤口清洁、去痂皮及湿敷,注意个人卫生。
2.无系统症状者 首选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外用,二线用药为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或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
3.合并系统症状者首选静脉注射头孢曲松,二线用药为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或头孢呋辛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