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ener肉芽肿病
【概述】
Wegener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衰竭,还可以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起病缓慢,可有发热、关节痛、关节炎、多发性神经根病变、腮腺炎、前列腺炎及心肌病变等。主要累及以下器官。
1.上呼吸道表现 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70%以上的病例是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表现,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溃疡和由此引起的鞍状鼻,常常是疾病最早期表现。
2.肺部表现肺损害是WG的主要特征之一,45%的病例是以肺部病变为首发表现,咳嗽、咯血、胸膜炎是WG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甚至呼吸衰竭。最常见的放射学特征是肺的浸润性病灶和结节状阴影。肺功能检查多见阻塞性通气障碍。
3.肾损害 主要为局限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进行性发展后形成肉芽肿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发生肾衰竭。肾病理活检显示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少数可见肉芽肿。
4.泌尿生殖器表现 有突发的阻塞性无尿或肾绞痛伴肉眼血尿,为输尿管狭窄所致;或伴有前列腺炎,表现为急性尿潴留,有排尿困难,尿频和偶发血尿。
5.眼部损害28%~58%的WG累及眼睛。眼部血管炎本身导致血管炎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角膜巩膜溃疡、视神经血管炎、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血管炎。角膜病变伴坏死性巩膜炎是最常见的眼部体征,主要表现为眼红、疼痛、畏光。
6.耳部表现 中耳炎是最常见的耳部表现,其中1/4的患者合并化脓性感染。乳突炎及听力丧失也可发生。内耳的病变主要是感觉神经性耳聋。
7.皮肤病变 多见于下肢,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凸出表皮的紫癜、丘疹和疱疹等。关节肌肉病变约70%的患者有关节、肌肉症状,缓解后不遗留关节残疾。
8.神经系统 约20%的病例有神经系统受累。脑血管炎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包括累及Ⅱ 、Ⅴ 、Ⅶ、Ⅷ、Ⅸ和Ⅻ对脑神经。周围神经的血管炎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9.心脏病变 尸体解剖资料显示30%的WG累及心脏。最多见的报道是心包炎,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多为房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则危险性大。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男性的慢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肾,半数伴皮肤损害。
2.实验室检查ANCA是目前认为对WG最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尤其是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靶抗原为蛋白酶3者,对活动性WG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60%~90%)及特异性(95%),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无症状患者鼻窦和肺的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上呼吸道、支气管内膜及肾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组织病理 基本病变为坏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紫癜、丘疹、坏死性损害通常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主要侵犯细、小动脉和静脉,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肌层和弹性纤维破坏和多形细胞浸润,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有核碎裂和红细胞外溢。结节和溃疡常显示肉芽肿病变,伴有或不伴有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有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并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及浆细胞形成的肉芽肿,其中无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肺部损害类似结核干酪样变,有很多Langhans巨细胞,但肉芽肿周围常有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早期肾小球呈节段性和灶性炎症,以后发展为弥漫性病变,肾间质亦可见肉芽肿病变和坏死性血管炎;小动脉和小静脉有纤维蛋白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核尘和红细胞外溢,类似变应性血管炎。
4.诊断标准 目前WG的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①鼻或口腔炎症,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②胸片异常,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③尿沉渣异常,镜下血尿(红细胞>5个/高倍镜)或出现红细胞管型;④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变。符合以上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
5.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淋巴瘤样肉芽肿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治疗原则】
皮质激素合并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对上呼吸道损害除注意局部清洁外,可加用放射治疗;当只有肾脏病变而又有必要时,可行肾移植。
1.泼尼松一般开始用泼尼松1 mg/ (kg· d),如果效果差则每10日增加25 mg,同时用CTX 2 mg/ (kg· d)。临床缓解后用药12个月。每隔2~3个月减药25 mg,直到停药。
2.环磷酰胺(CTX)对暴发性病例,用药为CTX 1 g/m2静脉滴注每月1次(至少6个月);同样的量每2个月给1次,共6个月;最后每3个月给1次,共18个月,同时用泼尼松1mg/(kg·d)共2~4周,其后隔日给药1~2个月,然后每周减10 mg,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停药。
3.甲氨蝶呤(MTX)近来Langfard采用MTX与泼尼松联合治疗42例。泼尼松开始用量为1mg/(kg·d)维持1个月,同时口服MTX开始量为0.3mg/(kg·w)不超过15mg/w,用药1~2周之后可每周加2.5 mg,一直加至20~25 mg/w,无不良反应时此量可维持1年,直至缓解,此后每月减2.5 mg,直至停药。
4.环孢素(CyA)此药用于对CTX加糖皮质激素无效病例的替代疗法。用5 mg/(kg· d)联合小量泼尼松治疗5例对CTX不能耐受的患者收到良效,但减到1~2mg/(kg·d)有轻度的发作。
5.免疫球蛋白(IVIG)能封闭单核巨噬细胞上的受体,调节FC受体的表达,它非特异性地诱导Ts细胞的增加,直接抑制B细胞的功能。有作者对14例WG用高量2 g/(kg· d)静脉滴注5日后收到良效,其中对传统治疗无效的8例WG,用400 mg/ (kg· d)共5日IVIG,60%的患者达到改善,但未达到完全缓解。
6.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Nowaek等用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本病7~10个月病情好转,血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明显下降,未见复发,一般用量为1.0~1.5 g每日2次。不良反应不明显。
(潘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