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硬肿病
【概述】
硬肿病(scleredema )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临床上以局部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
【临床表现】
本症多发生在出生后7~10日,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体温不升,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色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硬肿症可发生休克、肺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引起死亡。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发生于新生儿,临床上以局部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对危重硬肿病拟诊DIC者应做以下6项检查: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 板计数<100 × 109/L。②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4日内者≥20秒,第5日及以上者≥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为19~44秒。⑤纤维蛋白原<1.16g/L有参考价值。⑥ 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日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lC晚期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生化: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3.鉴别诊断
(1)硬皮病:在早期易与硬肿病相混淆,但硬皮病有雷诺现象发作史及萎缩性皮肤改变。另外,硬肿病很少累及手和足,也不出现萎缩、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再结合病理改变可以鉴别。
(2)皮肌炎:起病时与硬肿病有时很难区分,但前者有血肌酶升高、肌电图改变及肌肉炎性病理改变等,可与硬肿症鉴别。
【治疗原则】
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2.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量和液体 开始时热量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
(2)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病,抗生素的应用尤为重要。
(3)肝素治疗,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