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疖与疖病

八、疖与疖病

【概述】

疖(furuncle)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病变仅位于一个毛囊中,由局限性包裹的脓液组成,与周围组织分隔。多发及反复发作时称为疖病(furunculosis)。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肛周疖病可继发于厌氧菌感染。本病的易感因素有外伤、皮脂溢出、糖尿病、肥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缺陷者。疖病可能与长期携带葡萄球菌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仅发生于有毛发的位置,好发于面部、颈部、腋下部、臀部、大腿及会阴等处。初起为毛囊性炎症性丘疹,逐渐增大为硬质、有触痛的红色结节,继续增大为有波动感的脓性结节,破溃后脓液排出,肿胀消退,疼痛减轻。1~2周痊愈。系统症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附近淋巴结肿大,但不常见。一般为单发,若多发或反复发生,经久不愈者称为疖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毛囊性结节、脓肿、坏死,局部疼痛。

2.辅助检查

(1)病理特征为毛囊漏斗部的急性化脓性反应及毛囊周围的坏死和纤维碎片。

(2)实验室检查:皮损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

3.鉴别诊断

(1)化脓性汗腺炎:为顶泌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腋窝、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表现为结节样皮疹,皮疹成批出现可融合,易发生潜行性溃疡和交通性瘘道。

(2)痈:炎症累及邻近的多个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浸润感较明显,表面有多个脓头,疼痛感及全身症状较明显。

(3)囊肿性痤疮:好发于青少年,病程多为慢性,面部、颈部多见,临床上多有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不同严重程度的皮损。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注意清洁,避免局部挤压,增强机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 单个、轻症者可给予热敷,外用3%碘酊;有脓液者外用10%鱼石脂软膏;有波动感皮损可切开排脓。

3.系统治疗 以下4种情况应系统应用敏感性抗生素:①皮损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内;②大的和复发的皮损;③皮损周围有蜂窝织炎;④皮损对局部治疗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