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苔藓
【概述】
慢性单纯性苔藓又称神经性皮炎,是由于习惯性的搔抓和过度摩擦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皮肤苔藓样变和皮革样斑块为特征,好发于颈后、眼睑及时部,常见于青壮年,儿童少见。
【临床表现】
初发时局部先有瘙痒或摩擦等机械性刺激,局部皮肤迅速出现多数粟粒大小正常皮色或淡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质地较坚实;其后多数丘疹密集成片,形成一片或数片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苔藓样变,黄褐色或正常皮色,或有色素沉着,皮疹境界清楚。根据其受累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限性及播散性,局限性常发生于颈侧、颈后、眼睑、肘部、腰部、骶尾部、会阴等部位;播散性皮疹分布广泛,可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较剧烈。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根据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好发部位、阵发性瘙痒及易反复发作,可诊断。
2.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间有噬黑素细胞,浅层血管管壁增厚。真皮乳头层增厚,在乳头中可见多数与表皮垂直走行、粗厚红染的胶原纤维。
3.鉴别诊断
(1)慢性湿疹:多数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病程中有渗出倾向,边界多不清。
(2)瘙痒症:自觉瘙痒,但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常可见抓痕。
(3)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于胫前及上背部,多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排列为串珠状,皮疹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4)特应性皮炎: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常表现为以四肢屈侧为重的苔藓样变,但患者常有婴儿湿疹病史,患者及其家族中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血清中IgE及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5)扁平苔藓:皮损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伴口腔黏膜Wickham纹及甲受累,皮疹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治疗原则】
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最重要的是打破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可根据病情选择。
1.消除或缓解疾病的症状
(1)外用止痒剂和保湿剂可以迅速缓解瘙痒或与干燥有关的瘙痒。
(2)外用糖皮质激素,封包治疗可加强疗效,既可以缓解瘙痒,又可以防止受累部位受到搔抓等刺激。
(3)口服抗组胺药物对症止痒。
2.消除刺激 消除环境中任何可能加重搔抓和摩擦动作的刺激因素。
3.抗强迫症药物及抗抑郁药
(1)慢性单纯性苔藓与强迫症相关,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有效。
(2)口服多塞平对本病有效,其治疗作用为抗抑郁和抗焦虑,同时又是止痒和抗组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