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瘙痒症

二、瘙痒症

【概述】

瘙痒症(pruritus)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多种内外因素可引起全身性瘙痒症,其中内因包括个体皮肤性状(如老化情况、水合度等)、神经精神因素(如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以及情绪紧张、精神创伤、焦虑、恐惧、激动和忧郁等)、系统性疾病(如肝肾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慢性病灶等)、妊娠、药物或食物过敏等,外因包括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湿度、光线、工作和居住环境等)、生活习惯(如肥皂、护肤品、化妆品、穿着衣物等)。某些原发皮肤病尚可引起局限性瘙痒症,如感染(真菌、滴虫、阴虱等)、衣物刺激、药物刺激等引起的女阴瘙痒症和阴囊瘙痒症,痔瘘、肛裂、蛲虫感染等引起的肛周瘙痒症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组胺、蛋白酶、前列腺素E、神经肽类P物质、脑啡肽和内啡肽等)可为引起瘙痒的化学介质,但目前瘙痒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表现】

一般无原发性皮损出现,瘙痒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全身性瘙痒症患者的瘙痒可开始即为全身性,或最初限于一处,继而扩展至全身,或痒无定处,常为阵发性且夜间为重;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阵发性剧痒,好发于女阴、阴囊、肛周、小腿和头皮部位。情绪波动、温度变化、衣服摩擦等刺激可引起瘙痒发作或加重。搔抓可引起继发性皮损,后者包括条状抓痕、表皮剥蚀、血痂、色素沉着或减退,日久可呈湿疹样变和苔藓样变,还可继发各种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此外,尚可表现为烧灼、虫爬、蚁行等感觉。

特殊类型的全身性瘙痒症包括:①老年性瘙痒症,常因皮肤腺体功能减退所致的皮肤萎缩、干燥,加之过度热水洗烫等引起。②季节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常由气候干燥引起,在使用肥皂洗浴后或脱衣睡觉时瘙痒加剧,尤见于小腿胫前。夏季瘙痒症常以温热为诱因,夏季汗液增多时,会使瘙痒加剧。③胆汁瘀积性瘙痒,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癌、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药物如睾酮、氯丙嗪、避孕药、红霉素、别嘌醇和利福平也能引起胆汁瘀积性瘙痒症。④尿毒症性瘙痒,13%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瘙痒,50%~90%的透析患者存在瘙痒。⑤糖尿病性瘙痒,7%的糖尿病患者有瘙痒,可泛发全身,但更多局限于肛周及外生殖器。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瘙痒,躯干部严重瘙痒是其经典表现,70%以上的患者接触温水数分钟后,出现面部、手、足出现瘙痒(即水源性瘙痒),可持续15分钟至1小时。⑦水源性瘙痒症,接触水后加重的瘙痒,病因不明。

局限性瘙痒症多限于某些部位,多搔抓至湿疹样变或苔藓样变,主要包括:①肛门瘙痒症,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瘙痒多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也可蔓延至会阴、女阴或阴囊。②阴囊瘙痒症,多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阴茎及肛门。③女阴瘙痒症,多见于停经后,主要累及大阴唇及小阴唇。

其他如头部、腿部及掌跖部位瘙痒症。

【诊断要点】

根据全身性或局限性瘙痒,仅有继发改变而无原发性皮损,可以明确诊断。

全身性瘙痒症需与疥疮、虫咬皮炎、荨麻疹等进行鉴别。

局限性瘙痒症需与局部真菌、滴虫等感染、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等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

需明确有无系统性疾病并及时治疗,避免局部刺激,包括搔抓、洗烫及不当治疗,忌食刺激性食物。

1.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止痒剂(如含薄荷、樟脑、硫磺的炉甘石洗剂、乙醇制剂或霜剂)、低pH的清洁剂及润肤剂(维生素E霜、硅霜等)、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或普鲁卡因等)、辣椒碱素、抗组胺药(如5%多塞平溶液或多塞平霜)等,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脂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可缓解症状。

2.系统药物治疗 瘙痒剧烈或外用疗效欠佳者,可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25 mg/d,或阿米替林25~50 mg/d),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d,严重者可应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性瘙痒可用曲安奈德(曲安缩松)、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等药物局部封闭。老年性瘙痒还可使用性激素治疗,男性患者用丙酸睾酮25 mg肌内注射,每周2次,或服用甲基睾酮5 mg,每日2次。女性患者可服用己烯雌酚0.5 mg,每日2次,或黄体酮1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其他系统性用药包括:①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对胆汁瘀积性瘙痒、慢性肾衰竭和鞘内应用吗啡引起的瘙痒有良好的效果;②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或纳曲酮,对胆汁瘀积性瘙痒和尿毒症有一定的效果。

3.物理治疗 光疗(UVA、UVB和PUVA)对尿毒症、胆汁淤积性瘙痒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瘙痒有效。

4.中医药治疗 以养血、祛风及安神为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