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游走性红斑
2025年08月10日
三、慢性游走性红斑
【概述】
本病又称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的皮肤表现。莱姆病为虫媒传播疾病,病原体为伯氏包柔疏螺旋体,蜱为传播媒介,由蜱叮咬传于人,螺旋体进入皮肤后,在局部繁殖、扩散,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皮肤出现游走性红斑。
【临床表现】
(1)最初出现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淋巴结增大等。
(2)皮疹出现在叮咬后9日左右,在叮咬局部出现红斑,亦可为风团和出血性皮损。
(3)红斑不断扩大,经数周后直径可达15 cm以上,斑中央逐渐消退,形成环状,环宽度较宽,内缘可附鳞屑。陈旧性损害呈暗红色,可出现靶样损害或“牛眼样”外观。
【诊断要点】
1.组织病理 表皮无明显改变,真皮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可见浆细胞。应用特殊染色,部分病例可找到螺旋体。
2.血清抗体测定一般采用两步法,第一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进行筛检,第二步采用Western印迹法对筛检阳性者进行确诊。早期皮疹可出现在抗体前,因此抗体试验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慢性游走性红斑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蜱,首选口服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30日;或口服阿莫西林,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