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皮肤纤维瘤

十四、皮肤纤维瘤

【概述】

本病为良性真皮内结节,由于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所致,可能代表一种反应性病变,而不是真性肿瘤,往往伴有表皮增生。尽管一些皮肤纤维瘤被认为与局部创伤或节肢动物叮咬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本病较常见,男女均可发生,一般发病于20~50岁,可自然发生或有虫咬史。皮肤纤维瘤好发于四肢伸侧,但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表现为坚实、微隆起的圆形丘疹,直径从数毫米至1 cm不等,但很少超过2 cm;数量通常较少,少数也可多发,达上百个。皮损通常色素增加,但在浅肤色的皮肤常表现为褐色至粉红色。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时可有轻度瘙痒、不适,罕有自然消退者。

【诊断要点】

1.组织病理 表现为真皮内结节,无包膜,境界不清,由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所组成,结节其上的表皮明显增生,伴色素增加。根据肿瘤内何种成分占优势,而将皮肤纤维瘤分为纤维型及细胞型。在纤维型的病变内,大部分是幼稚的胶原,多散在而不成束,成熟的胶原彼此交错吻合,成纤维细胞和胶原排列成漩涡状或车轮状。而细胞型的病变中,则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而胶原纤维较少。

2.鉴别诊断应与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瘢痕疙瘩、结节性黄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治疗。单个者也可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