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美容治疗技术

一、常见美容治疗技术

(一)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

【技术参数】

常见的主要有585 nm及595 nm两种波长,该激光介质为荧光染料,该系统激光通过氙灯泵出罗丹明染料而获得。585 nm PDL输出能量为4~10 J/cm2,输出频率为1Hz,脉宽为450 μs,穿透深度达真表皮连接处以下2 mm; 595 nm PDL脉宽为40 ms,能量为9~20 J/cm2,还具有DCD冷却系统,目前595 nm PDL的有效性优于585 nm PDL。

【适应证】

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化脓性肉芽肿、静脉湖、樱桃状血管瘤、Civatte皮肤异色症等。其还可治疗血管角皮瘤、酒渣鼻(毛细血管损害)、蜘蛛痣、扁平疣、跖疣、肥厚性瘢痕等。

【禁忌证】

治疗区域有继发感染者。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

(2)治疗区域一般不需麻醉,但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局部可外敷EMLA霜,30~60分钟后可进行治疗。

(3)治疗剂量的选择与疾病性质、年龄、皮损部位及治疗光斑大小相关。

(4)有些疾病需多次治疗方可取得较佳治疗效果,重复治疗需间隔3~6个月。

【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为局部毛细血管破坏形成紫癜,通常可持续7~14日。操作时需注意以病变组织变为蓝黑色为宜,光斑不可重叠或最多重叠10%,以免造成瘢痕等。重复治疗需间隔3~6个月或更长。

(二)长脉宽倍频Nd:YAG 532 nm激光(long-pulse Nd:YAG 532 nm laser)

【技术参数】

Nd: YAG 532 run激光通过磷酸盐晶体输出波长为532 nm的绿光,输出能量为1~20 J/cm2 ,输出频率为1~10 Hz,脉宽为1~100ms,光斑直径为1.5~3mm。

【适应证】

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毛细血管损害)、小静脉曲张等。

【禁忌证】

(1)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2)瘢痕疙瘩。

(3)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4)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

(2)治疗时一般不需麻醉,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做局麻或用局部外敷麻醉剂,30~60分钟后再治疗。

(3)对小的皮损,可采用0.25~1mm直径的光束,功率为0.12~0.5 W;对较大的损害可用4mm直径的光束,功率为1~2 W。

【注意事项】

紫癜的发生率较低,术后主要出现红斑、水肿、结痂等反应。黑色素对该波长激光亦有较高的吸收率,对深肤色人群热损伤危险性增加。重复治疗需间隔2~3个月或更长。

(三)长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long-pulse Nd:YAG 1064 nm laser)

【技术参数】

该激光输出波长为1064 nm的近红外光,输出能量可高达300 J/cm2,脉宽为0.1~300 ms,光斑直径为3mm、53mm5mm、7mm、10 mm;穿透深度可达5~6mm。

【适应证】

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化脓性肉芽肿、静脉湖、樱桃状血管瘤、Civatte皮肤异色症等。其还可治疗血管角皮瘤、酒渣鼻(毛细血管损害)、蜘蛛痣等。

【禁忌证】

(1)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2)瘢 痕疙瘩。

(3)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4)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操作方法】

(1)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2)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3)将光束扫描照射于损害表面,当表面出现灰白色或褐色即可。

【注意事项】

由于穿透深、脉宽长,瘢痕的发生率较高。

(四)Q开关激光(Q-switched fiber laser)

Q开关激光是指经Q开关技术进行调制后,释放出高强能量密度、极短脉冲宽度(通常是纳秒级)的激光。根据波长的不同,目前Q开关激光有4种,即倍频Q开关Nd: YAG 532 nm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和Q开关Nd : YAG 1064 mm激光。

倍频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KTP laser)

【技术参数】

波长为532 nm,该波长是掺钕钇铝石榴石(Nd: YAG)激光通过一个钛酰磷酸钾晶体(KTP)后获得了倍频效果而产生,所以也称KTP激光,在调Q模式下的脉宽为5~15ns。

【作用原理】

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氧合血红蛋白及黑素对该波长都有较好的吸收作用。

【适应证】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表皮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如雀斑、咖啡斑等,对于红色文身亦有较好效果,且一般无瘢痕形成;治疗毛细血管类疾病,如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鲜红斑痣。

【禁忌证】

(1)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2)瘢 痕疙瘩。

(3)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4)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

(2)治疗区一般不需麻醉,如对疼痛敏感者可使用EMLA霜,30~60分钟后治疗。

(3)治疗色素增生类皮肤病多选用输出脉宽较短的(4~10 ns)治疗,以免引起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治疗剂量为2~3 J/cm2;治疗毛细血管类疾病多选用输出脉宽较长的(2~30 ms),治疗剂量为4~9J/cm2。

【注意事项】

治疗后涂抗生素软膏,每日1~2次,直到创面愈合;需重复治疗的需间隔2~3个月。

Q开关红宝石激光(Q-switch ruby laser)

【技术参数】

波长为694 nm,该激光的介质是蓝宝石和铬所形成的红宝石,在调Q模式下的脉宽为20~50 ns。

【作用原理】

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其作用靶为成熟的黑素小体,进而破坏这些黑素小体所在的黑素细胞。由于脉宽短于黑素小体的热弛豫时间,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黑素对该波长的吸收较强,而氧合血红蛋白蛋白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引起紫癜或出血的风险降低。

【适应证】

各种表皮及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包括雀斑、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雀斑样痣、Becker痣、太田痣、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文身、异物文身等。

【禁忌证】

(1)白色或肤色化妆性文身者以及接受非肠道金剂治疗者禁用,以免造成难以去除的黑色及蓝灰色色素沉着。

(2)治疗区域有感染者。

(3)转移性肿瘤、恶性黑素瘤、瘢痕疙瘩。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有毛发的需剃除。

(2)治疗区域一般不需麻醉。

(3)祛毛治疗时皮肤表面可涂Gel冷却剂。

(4)治疗剂量,使用调Q开关治疗时,光斑直径为3~5 mm。剂量为3~40 J/cm2

【注意事项】

由于黑素对它的高吸收强度,使得Q开关红宝石激光引起暂时性色素减退的频率较高;需重复治疗时,需间隔3个月以上。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switch alexandrite laser)

【技术参数】

波长为755 nm,该激光的介质是BeAl2O3和铬所形成的翠绿宝石,在调Q模式下的脉宽为45~100 ns。

【作用原理】

与Q开关红宝石激光相似,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其发射的激光可以很好地被黑素吸收,而血红蛋白吸收很少。另外,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比Q开关红宝石激光穿透更深,故可更加有效地治疗真皮色素增生性疾病。

【适应证】

各种表皮及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包括雀斑、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雀斑样痣、Becker痣、太田痣、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文身、异物文身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在消除绿色、黑色和紫癜样文身时比其他Q开关激光更有效,术后基本无瘢痕形成。

【禁忌证】

(1)治疗区域有感染者。

(2)转移性肿瘤、恶性黑素瘤、瘢痕疙瘩。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

(2)治疗区域一般不需麻醉,但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局部可外敷EMLA霜,30~60分钟后可进行治疗。

(3)治疗剂量一般为4~10 J/cm2 。

【注意事项】

治疗后创面涂抗生素软膏,每日1~2次,持续1~2周;需重复治疗者,可间隔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Q开关Nd: YAG 1064 nm激光(Q-switch Nd : YAG laser)

【技术参数】

波长为1064 nm,该激光的介质掺钕钇铝石榴石(Nd: YAG),在调Q模式下的脉宽为5~40 ns。

【作用原理】

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该激光波长比其他Q开关激光的波长都长,对皮肤的穿透力最强,因此通常被用来治疗深在性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

【适应证】

各种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包括太田痣、获得性太田痣样斑、黑色和深蓝文身等,术后基本无瘢痕形成。

【禁忌证】

(1)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2)瘢 痕疙瘩。

(3)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4)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

(2)治疗区域可使用局部麻醉对面积较大的损害治疗前可外敷EMLA,30~60分钟后治疗。

(3)治疗光斑直径一般选择3 mm,剂量6~8 J/cm2 。

【注意事项】

由于黑素和血红蛋白都吸收1064 nm的光,因此水疱和紫癜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治疗一般需2~6次方可取得较佳治疗效果,每次间隔3个月以上。

(五)点阵激光(fractional laser)

【概述】

点阵激光分为非气化型点阵激光和气化型点阵激光。非气化型点阵激光主要包括铒玻璃激光(Er: Glass,1550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Nd: YAG,1440 nm,1320 nnm)及Er: Fiber激光(1410nm),此外还包括红宝石激光(694 nm)、铥 纤维激光。气化型点阵激光主要包括饵激光(2940 nm)及二氧化碳激光(10600 nm)。目前临床较常用的点阵激光为饵激光(具体见本节饵激光)和二氧化碳激光。

【适应证】

光老化、皱纹、凹陷性瘢痕、浅表色素增生、妊娠纹等。

【禁忌证】

活动性感染、近期晒黑者(4周内)、皮肤炎症反应活跃期、治疗区有可疑恶变病灶者、严重脏器器质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清洁、消毒处理。

(2)治疗皮损较小的可局部敷1%~2%利多卡因乳膏1小时,治疗皮损面积较大的可使用EMLA霜外敷1小时。

(3)为患者佩戴防护镜,选择合适参数治疗。

【注意事项】

(1)术后注意预防感染,行面部除皱、嫩肤术后需冰敷30~60分钟。

(2)理论上分析,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产生的热效应最强,可能效果更好,副作用相应也会更大。

(六)铒激光(erbium laser)

【技术参数】

铒激光分为连续铒激光和脉冲铒激光。脉冲铒激光多为掺饵石榴石激光(Er: YAG激光),含有铒元素的钇铝石榴右晶体(YAG)的激光系统,Er : YAG激光产生的光属于近红外部分中的电磁波,波长2940 nm,与胶原的最佳吸收峰一致,因此可被胶原选择性吸收。

【适应证】

浅表皮肤皱纹、中度光老化、中度痤疮瘢痕、粟丘疹、汗管瘤、汗腺瘤、扁平疣、毛发上皮瘤、脂溢性角化、色素痣、皮角、皮样囊肿、睑黄疣等。

【禁忌证】

(1)患有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内科疾病。

(2)局部皮肤有活动性单纯疱疹、活动性痤疮等。

(3)有进展期银屑病、白癜风等易出现同形反应患者。

(4)瘢痕体质。

(5)术前1~2年服用过异维A酸。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

(2)治疗中疼痛较轻微,故一般不需要麻醉,但对眼睛周围损害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局部麻醉以减少震颤。

(3)皮损较小时可用直径1.6~3 mm光斑,能量为200~500 mJ;对较大的损害,可用直径3~5 mm光斑,能量为300~1000 mJ;若需大面积治疗,如皱纹做磨削治疗时,如配有扫描装置可做扫描治疗。

【注意事项】

(1)重复治疗者,需间隔2~6个月。

(2)术后1~3日有轻度的烧灼痛,2~5日有显著的水肿,治疗后创面涂抗生素软膏,每日1~2次。

(3)术后数日内应注意面部防晒。

(七)半导体激光(semiconductor laser)

【技术参数】

半导体激光是一种固体激光,波长为800nm、810nm。

【适应证】

多毛症、雀斑、雀斑样痣。

【禁忌证】

(1)治疗区域有感染者。

(2)转移性肿瘤、恶性黑素瘤、瘢痕疙瘩。

【操作方法】

(1)治疗区域常规消毒处理,去除局部毛发。

(2)治疗中有轻微的疼痛,但一般不需麻醉,对疼痛较为敏感者可使用利多卡因乳膏麻醉;治疗时表面涂冷凝剂,以减少热扩散损伤周围皮肤。

(3)治疗剂量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治疗部位而定,一般为15~40J/cm2。

【注意事项】

(1)治疗后涂抗生素软膏,每日1~2次。

(2)治疗后需随访较长时间,一般3个月左右,需要者可重复治疗。

(八)射频疗法(radiofrequency therapy,RF)

【概述】

射频是通过其透热原理,造成靶组织的可逆性热损伤,启动组织的修复机制,包括胶原再生及其结构重建等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证】

射频疗法可有效改善各类皱纹、皮肤松弛,可塑身减肥,修复瘢痕;射频透热治疗对活动性痤疮有一定疗效;等离子射频对甲癣有较好疗效。

【禁忌证】

(1)体内埋有金属器件,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等医疗电子器械的周围禁止使用。

(2)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3)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疾病等。

(4)治疗区有严重皮肤疾病患者。

(5)儿童、癫痫患者。

(6)严重瘢痕疙瘩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

(1)清除治疗区域皮肤表面化妆品、麻醉剂等,清除胡茬。

(2)一般射频透热治疗无须麻醉,Thermage射频或象束等离子射频治疗痛感较强,常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于术前40分钟采用表面麻醉剂外敷治疗区域,必要时术前20分钟注射特殊止痛针剂,或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止痛剂。

(3)在受治部位涂抹矿物油或专用涂剂,以免治疗头异常放电,同时保证治疗头顺利滑动,避免与皮肤发生摩擦。

(4)治疗期间,电极头与皮肤在整个接触过程中保持垂直,保持治疗触点与治疗区域的皮肤均匀接触,电极也保持固定运动,维持30秒,或者直到获得预期温度(±40℃),或者患者提出有同感时即停止,为使温度持续足够时间,重复上述过程3~5遍。

【注意事项】

(1)治疗前2周避免强烈日晒,避免外用维A酸、果酸等剥脱性制剂。

(2)不要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局部注射或肿胀麻醉技术减轻患者痛苦,否则将改变自然电阻以不可预知的方式改变组织加热面,可能加重组织损害。

(3)曾经注射皮下填充物、接受激光近视手术、装有金属义齿的患者,应谨慎操作。

(4)术后可有暂时的水肿现象发生,一般在1~2日恢复,也有长达1周左右者,注意术后1周内不要接触过热或过冷刺激,注意保湿、防晒。

(5)2周内不建议激光、彩光等透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