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汗腺炎

十一、化脓性汗腺炎

【概述】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是一种顶泌汗腺慢性、复发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常在青春期后期发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妇女,可能与女性顶泌汗腺较发达有关。疾病主要发生在腋窝、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肥胖、易患痤疮的遗传倾向、出汗较多为本病的易感因素。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1.腋窝汗腺炎 初起为一个或多个红色坚硬有触痛的皮下小结节,逐步增多扩大,排列成条索状或群集融合成片状。结节表面无明显化脓现象,部分结节顶端有小脓疱。数周或数月后结节深部出现化脓、波动、窦道形成和有潜行性边缘不规则的溃疡,覆盖腋窝大部分区域,愈后瘢痕形成。若不治疗,病程很长,反复发作,可达5年或更久,两边同时受累常见。

2.外生殖器、肛周汗腺炎 可伴发或继发于腋窝汗腺炎,也可首发。男性多见,常并发聚合性痤疮。初起为豌豆大小坚硬结节,多位于腹股沟、阴囊、大腿内侧、臀部和肛周,迅速发生破溃,形成穿掘性脓肿、潜行性溃疡,瘘道相通穿破肛管形成肛瘘。女性乳房偶尔受累,伴有黑头,同时有会阴和腋部受累。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根据好发部位、典型硬性结节、潜行性溃疡、交通性瘘道等临床表现,以及慢性复发性病程等可诊断。

2.辅助检查 病理变化为早期大汗腺及其周围的炎性改变,汗管内因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扩张,在腺体和真皮内可见成群球菌。之后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形成脓肿,皮肤附属器破坏,残余腺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愈合区域可见广泛纤维化。

3.鉴别诊断 溃疡性损害需与皮肤结核鉴别;单纯腹股沟损害需与放线菌病、腹股沟肉芽肿和性病淋巴肉芽肿、梅毒性淋巴结肿大等鉴别;会阴区少数结节和窦道需与乙状结肠憩室和克罗恩病鉴别;可做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活检。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全面体检排除代谢障碍。控制饮食,减轻肥胖。

2.系统治疗 早期损害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环素2 g/d,疗程为10日,之后0.5 g/d,持续2周。对顽固性皮损给予联用泼尼松20~30 mg/d,疗程为1周。

3.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皮疹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皮损部位彻底切除加植皮。

4.其他治疗 浅层X线照射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