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色素痣

十九、色素痣

【概述】

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普通获得性黑素细胞痣。色素痣的发病率与年龄、种族、遗传环境相关。色素痣的细胞被认为来源于从神经嵴进入表皮的成黑色素细胞。推测表皮内发生轻度变化的黑素细胞或痣细胞发生增生,形成了交界痣。随后这些痣细胞迁移至真皮内,形成复合痣,当表皮内无残留的痣细胞时最终形成了皮内痣。色素痣可以被看作基底层黑素细胞的错构瘤或良性增生。导致色素痣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早期起作用,随后以紫外线为主的环境因素发挥作用。

【临床表现】

色素痣通常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6mm,常对称分布。

1.交界痣 为斑片状损害,切线光源观察下会发现皮纹轻度加深。交界痣可以特征性地呈现均匀的中度至深度棕色。

2.复合痣 可有不同程度的高起皮肤,呈棕色,但颜色较交界痣更浅。

3.皮内痣 比复合痣明显高起,颜色呈更浅的棕色或肤色。

【诊断要点】

色素痣需与所有色素性及正常肤色皮损鉴别。高起的色素痣需与脂溢性角化病鉴别,通常不具有后者的粗糙、疣状外观及角囊肿形成。皮肤纤维瘤区别色素痣之处在于质地硬、皮肤凹陷并常见于下肢。正常肤色或轻度色素的有蒂皮内痣很难与神经纤维瘤和纤维上皮息肉鉴别。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不均,易破溃出血,直径>6mm。

【治疗原则】

一般无须治疗,除非出现以下迹象可切除:①皮损发生变化。②临床表现呈非典型性,可能发展为黑素瘤。③美容要求。④在摩擦部位,反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