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隐翅虫皮炎

六、隐翅虫皮炎

【概述】

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毒隐翅虫体内毒性体液接触皮肤引起的急性刺激性皮炎。

隐翅虫为昆虫纲,鞘翅目,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为毒隐翅虫属。隐翅虫虫体长7~10 mm,宽0.5 mm,头呈黑色,胸呈橘黄色,有1对膜翅,附2个尾刺。隐翅虫常栖居于草木间或石头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夜间常围绕日光灯飞行。若虫体停留于人体皮肤被打破或压碎,其生殖器内一种强酸性(pH 1~2)毒液接触皮肤,可于数小时至1~2日引起急性刺激性皮炎。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尤以雨季多见。皮损多见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线状、条索状、点状或斑片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的丘疹或水疱,重者出现小脓疱或黑色坏死,搔抓后容易形成糜烂面、渗出,附近淋巴结常肿大。发生于眼睑或阴囊部位,则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瘙痒或疼痛,严重者伴发热、头痛、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约为1周,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①春夏季发病。②毒隐翅虫或其毒液接触史。③身体暴露部位发病。④典型皮疹为斑片状或条索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水疱或脓疱。⑤自觉瘙痒、灼痛。

2.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脓疱病、湿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

(1)尽早用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清洗接触部位皮肤。

(2)口服抗组胺药可减轻瘙痒。皮损广泛或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 mg/d,连续3~5日,可迅速控制症状。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3)外用炉甘石洗剂可迅速消除皮损,肿胀明显者可选用1∶8000高锰酸钾、0.1%依沙吖啶、生理盐水、3%硼酸、5%碳酸氢钠等溶液局部湿敷。新鲜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2~3次/日,或南通蛇药片6~8片加水调成糊状后局部外用有效。

(4)预防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蚊帐。如遇虫体落在皮肤或床上,不要打碎虫体,轻轻弹去即可。不慎打碎虫体后尽快用肥皂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