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蓝 痣
【概述】
蓝痣是由真皮黑素细胞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又可称为色素细胞瘤、蓝神经痣等。其病因为胚胎发育时期,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迁移中发生异位、聚集所致,其蓝灰色调为廷德耳效应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为普通蓝痣和细胞蓝痣两种类型。
1.普通蓝痣 出生时即有或者儿童期起病,女性多见,皮损多见于手背或者足部,四肢、腰部、臀部亦可发生。典型皮损为5 mm内的蓝色圆顶结节,通常孤立单个发生,边界清晰。皮损多缓慢生长,终身不退,不会恶变。
2.细胞蓝痣 女性多见,好发于臀部和骶尾部,典型皮损为直径为1~3 cm的大而坚实的结节,蓝色,表面光滑或者高低不平,境界清晰。较易演变为黑素瘤,或者突然增大或呈溃疡状,发生恶变。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普通蓝痣典型皮损为5mm内的蓝色圆顶结节,见于手背或者足部,不会恶变;细胞蓝痣典型皮损为直径为1~3cm的大而坚实的结节,好发于臀部和骶尾部,较易演变为黑素瘤。
2.皮肤病理
(1)普通蓝痣:表皮正常,真皮深部可见大量黑素细胞聚集成束,细胞长轴与表皮平行,胞质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不显见,但尚可见噬黑素细胞和纤维细胞数量增加。
(2)细胞蓝痣:真皮黑素细胞有树枝突,有时较大的梭形或椭圆形的黑素细胞聚集成岛状,深达皮下组织,间有散在噬黑素细胞。
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鉴别。
(1)色素痣:多为小于6 mm的斑疹,常对称分布,界限清晰,边缘规则,根据痣细胞色素含量的不同,可呈现棕色、褐色、蓝黑色等,但无特殊的蓝色。
(2)恶性黑素瘤:皮损直径多大于6 mm,边缘不规则,通常为扇形,色素沉着不规则,不均一,分布不对称,患处易出血、溃疡,附近淋巴结肿大。病理可见瘤细胞,可加以鉴别。
【治疗原则】
若皮损直径小于1 cm,且长期无变化,可不治疗。若皮损直径大于1 cm,或者皮损明显增大或发生溃疡,应切除并行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