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松垂综合征

二十二、皮肤松垂综合征

【概述】

皮肤松垂综合又称皮肤松弛症(cutis laxa,CL),本病为系统性疾病,皮肤表现为松弛、下垂,弹性下降,伴内脏受累,一些患者有全身弹性组织离解。

CL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数为散发性,可为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对于遗传性CL,最初人们发现fibulin-5基因敲除小鼠皮肤表现与人类CL极为相似。特别是fibulin-5基因敲除小鼠弹性纤维紊乱导致皮肤松弛、血管异常及肺气肿。fibulin-5是体内弹性纤维表面钙依赖性结合蛋白。后来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CL的家族中极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L患者中发现 fibulin-5基因突变。

此外,在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CL家族中观察到弹力蛋白基因(elastin gene,ELN)特定位点的突变。这些突变具有显性遗传优势且引发弹性纤维功能及数量上的缺陷,最终导致CL。导致CL病程进展的另一可能机制是弹性纤维的降解增加,部分获得性迟发型CL弹性纤维减少可能与蛋白质水解机制相关。部分CL患者皮损中有IgG和IgA沉积,或有副蛋白血症,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

由于各型皮肤松弛症组织学上弹力蛋白量和结构异常,因此人们开始深入到分子病理机制去研究导致结构改变或细胞外基质中弹力蛋白改变的遗传突变。遗传的异质性反映了多种基因参与正常弹力蛋白的生物合成和功能。

【临床表现】

CL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松弛、下垂,皮肤弹性及回缩力下降,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仅局限于皮肤。除皮肤受累外,部分患者伴发内脏系统损害,包括多发性疝、憩室、胃黏膜脱垂及肺气肿等。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皮肤症状。起初为水肿性改变,以后皮肤渐渐松弛、下垂、多褶皱。全身皮肤均可受影响,以面颈部和皮肤皱褶部位最明显,患者可出现早老外貌。过度的皮肤褶皱可使皮肤形成有蒂的皮肤悬吊,上眼睑皮肤下垂可妨碍视线,下眼睑皮肤下垂可形成外翻。

本病最严重的内脏系统损害为肺损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肺气肿为皮肤松弛的常见表现,病变程度不等。肺气肿的严重性与皮肤病变程度一致。肺气肿明显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更明显。肺功能检查明显不正常。X线检查可见透明度增加、横隔扁平、肋间隙增宽等典型征象。有时伴有支气管周围纤维化,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获得性CL患者大多数为全身皮肤受累。局限型CL偶尔累及眼周(睑皮松弛症)或肢端,特别是掌跖部。

皮肤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真皮弹性纤维断裂或丢失。弹性纤维除数量减少外,形态也不正常,纤维大多变短、增粗、粗细不一致,有的呈梭形,高倍镜下见颗粒状变性和断裂。患有严重先天性CL的婴儿可出现真皮内弹性纤维缺失。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或超微结构中看到真皮弹性纤维数量或结构的异常,诊断并不困难。

需和Ehlers-Danlos综合征(皮肤弹性过度)、弹性纤维假黄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鉴别。Ehlers-Danlos综合征为皮肤弹性过度而非松弛,皮肤弹性及回缩力正常,可与之鉴别。弹性纤维假黄瘤的皮肤也可表现为松弛、下垂和缺乏弹性,但基本损害为丘疹,有一定好发部位,易鉴别。

【治疗原则】

无特殊治疗,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CL患者皮肤松弛、下垂主要影响容貌,可做整形手术。疝可行修补术,对于内脏系统损害,需多学科协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