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雄激素性秃发

十四、男性雄激素性秃发

【概述】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MAGA)以进行性毛发稀疏为特征。发病有种族差异,以白种人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5α-还原酶活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社会-心理因素、微循环障碍、其他局部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时期,多于20~30岁发病。最初多表现为前额两鬓角区头发变纤细而稀疏减少,前发际向后退缩,逐渐向头顶扩展,而头顶部毛发也变稀疏,新生的毛发则变得越来越柔软、纤细,缺乏光泽,脱发区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生长(彩图14-5)。随着脱发的缓慢进展,前额变高形成“高额”,进而与顶部脱发区域融合,严重者仅留下枕部及两颞部的一圈发缘。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微痒。本病仅头发脱落而胡须、阴毛和腋毛不受累。

MAGA的脱发表现及其程度多种多样,目前有多种分类方法,临床上最常采用Hamilton-Norwood分类法,该分类法由1951年Hamilton提出,1975年Norwood修正,按脱发严重度分为7级:Ⅰ级,为发际线完全正常或轻度后移;Ⅱ级,为额颞部发际呈三角形后移,距外耳道连线处达2cm;Ⅲ级,是额颞部发际后退更明显,距外耳道连线正常发际超过2 cm; Ⅲ级变异型(Ⅲvertex)也称头顶型,头顶全秃伴额颞部后退,程度不超过Ⅲ级;Ⅳ级,是头顶部脱发伴额中部发际后退,一束浓密的头发将这两个区域分开;Ⅴ级,前额部更大弥漫性秃发或秃顶,隔开这两个区域的发带缩窄、毛发密度减低;Ⅵ级,是马蹄形脱发,侧面和后面秃发区增加;Ⅶ级,是男性MAGA的严重形式,除马蹄形脱发外,耳周和枕部出现脱发。变异型(A)主要特征:前额发际线后退在额中部范围内,无头顶部脱发,但前额发际线可退至头顶部;次要特征:脱发区毛发稀疏,马蹄形脱发区边缘退后程度超过非A型脱发类型。其可分为4级,ⅡA发际线外耳道连线前2cm;ⅢA发际线几乎到达冠状中线;Ⅳ A发际线超过冠状中线;ⅤA较难与Ⅴ、Ⅵ型区分,但秃发尚未累及顶部(彩图14-6)。其中Ⅰ~Ⅴ级属于轻、中度脱发,由于毛囊还没有完全萎缩,这时治疗仍有恢复的机会;Ⅵ级以上属于重度脱发,大部分毛囊已经萎缩,这时治疗较难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根据可能存在的家族史,进行性发展的前额两鬓角区发际退后、头顶部毛发稀疏,而枕部、两颞部保留,可以诊断。

2.组织病理 毛囊缩小,产生细小无毛髓质的无色毛发,直至转化为毳毛。头皮出现介于终毛毛囊和毳毛毛囊之间的中间体,称为模糊毛囊,是MAGA的特征性表现。MAGA患者毛囊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水平切片上观察,脱发患者和同年龄的正常人平均毛囊数相同,但终毛毛囊数目少于后者,毳毛毛囊增多,生长期/休止期毛囊比例降低。

3.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脱发进行鉴别,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药物(雄激素类、化疗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肿瘤等)等,以及其他毛发疾病如斑秃、瘢痕性秃发、拔毛癖等。

【治疗原则】

1.健康教育 避免过多洗涤及外用刺激药物。调整心态,缓解精神压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少吃油腻、多糖及辛辣的食物。

2.药物治疗

(1)抗雄激素药物:非那雄胺能够特异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阻断睾酮向DHT的外周转化,使血清和组织中双氢睾酮(DHT)浓度明显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性欲减退、阳痿及射精减少。偶见射精异常、乳房触痛或肿大、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等。45岁以上男性在接受非那雄胺的治疗之前应先检查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因为非那雄胺可以降低PSA水平,从而影响对前列腺癌的监测。

(2)外用药物:米诺地尔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刺激性或接触性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多毛症,停药数周后可消退。

(3)毛发移植:若毛囊已经明显萎缩或者上述治疗均没有效果,可考虑本疗法。

(4)其他:如佩戴假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