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痛足综合征
2025年08月10日
十九、灼痛足综合征
【概述】
本病于1946年由Gopalan在东南亚战俘收容所及西班牙内战饥荒中发现并首次描述报道,又称Gopalan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由营养不良引起蛋白质摄入减少和烟酸缺乏所致,也可见于慢性乙醇中毒。
【临床表现】
90%的病例见于20~40岁女性,足底甚至足背有烧灼感、刺痛或电击状疼痛,常见持续性,以夜间为著,可因接触温水或高温环境而加重,浸于冷水而减轻。局部肤色正常,皮纹增高,伴有感觉过敏和痛觉过敏。少数患者有血管舒缩障碍,四肢肿胀,步态缓慢,曳足行步态,反射减弱,感觉丧失,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久病可出现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健忘、劳累时心动过速等。可有肌肉萎缩,视力减退和营养不良性弱视,深反射消失,共济失调,低色素性贫血,血浆蛋白降低等。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与红斑肢痛症及末梢神经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
增加营养,补充烟酸,可使症状缓解。足疼痛可局部冷敷,也可用镇静剂或止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