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线性唇炎
【概述】
光线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是由于常年过度日晒引起的一种唇部炎症反应,又称日光性唇炎、夏季唇炎、光化性剥脱性唇炎。唇部表现为湿疹样变化,可因光线照射而诱发或加重。本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症状轻重与日光照射时间长短成正比。本病主要发生于农民、渔民、运动员及户外工作者,以男性为主,统计显示女性发病仅占2.5%。本病多见于内服或外用含有光感性物质又经日光照射致敏而发病。有的可于血、尿或粪便中查出卟啉类物质。本病也有家族聚集性病例发生。
【临床表现】
光线性损害常仅仅累及下唇,表现为鳞屑、皲裂和肿胀;也可出现黏膜白斑,甚至演变成鳞状细胞癌。患处出现疼痛性糜烂,除非已发生癌变,真正的溃疡很少见。这种类型的唇炎可由长期日光照射引起。遗传性多形性日光疹与慢性光线性唇炎相似,但是没有恶变倾向。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经过分为两型。
1.急性光线性唇炎 此型较少见,发作前有强烈日光照射史,呈急性经过,以下唇为主。临床表现为唇部急性肿胀、充血,继而糜烂,表面盖以黄棕色血痂,痂下有分泌物聚集。继发感染后有脓性分泌物,并形成浅表溃疡。轻者仅于进食或说话时有不适感,重者灼热和刺痛,妨碍进食和说话。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反复不愈的急性患者可过渡成慢性光线性唇炎。
2.慢性光线性唇炎 又称Ayres型,系缓慢潜伏发病或由急性患者过渡而成,一般无全身症状。早期以脱屑为主,鳞屑厚薄不等且易撕去,不留溃疡面,也无分泌物,鳞屑脱落后不久又形成新的鳞屑,如此迁延日久,致使唇部组织增厚、变硬,失去正常弹性,口唇表面出现褶皱和皲裂,自觉口唇干燥、发紧。长期不愈的患者,下唇黏膜失去正常红色,呈半透明象牙色,表面有光泽。进一步发展时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并出现数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浸润性乳白色斑块,组织学上若表皮细胞有异型性改变,则应考虑为光线性白斑病或光线性唇炎的白斑病型,最终可发展成疣状结节。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①好发于户外工作者,以男性为主。②损害常仅累及下唇。③急性期表现为唇部急性肿胀、充血,继而糜烂,表面盖以黄棕色血痂,痂下有分泌物聚集;慢性期以脱屑为主,鳞屑厚薄不等且易撕去,鳞屑反复迁延日久,致使唇部组织增厚、变硬。
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唇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鉴别:①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为局限性病变,境界清楚,边缘浸润,中央萎缩有鳞屑附着、毛细血管扩张,皮疹除见于唇部外,鼻背、颊部、耳郭也常见到典型皮损而可区别。②扁平苔藓,颊黏膜损害特点为树枝状或网状银白色细纹及小丘疹。口唇外也可发病,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可相互融合成斑块,伴特征性Wickham纹。
【治疗原则】
在多数情况下,单纯避免日晒就能防止进一步的损害,使用防晒唇膏也有益处。局部外用奎宁软膏、糖皮质类激素软膏或霜剂,内服氯喹、复合维生素B、对氨苯甲酸片(PABA)或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等。对任何可疑的持久性肥厚区域,都应进行活检。为避免瘢痕,采用片切除术更可取,术后可用电烙术等进行止血修复。
冷冻外科治疗可能有效,特别通用于局限性损害。对于演变为黏膜白斑的严重病例,局部使用氟尿嘧啶可以治愈。对于严重病例可用CO2激光治疗,效果很好。一旦这种治疗失败,可能需要做下唇唇红缘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