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三、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概述】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胫前等部位出现大片境界清楚的紫红色硬皮病样斑块,中央呈棕黄色凹陷萎缩为特征。本病与糖尿病有关,但两病的确切关系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胶原变性是由血管病变所致,糖尿病、变性的血浆蛋白、因子Ⅷ相关抗原和纤维连接素、抗体介导的血管炎是血管病变的可能原因。

【临床表现】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中青年,儿童少见。男女之比为1∶3。皮疹初起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或红褐色坚实的丘疹、结节或斑块,随着病变的进展,皮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硬皮病样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瓷釉样光泽,皮疹中央萎缩凹陷呈棕黄色或硫黄色,表面有许多毛细血管扩张和小的深色斑,常覆有鳞屑和痂,边缘高起呈紫红色或粉红色。皮疹周围可有粉刺样角栓。约1/3的患者发生溃疡,溃疡呈穿凿性,易复发,慢性溃疡的边缘偶可发生鳞状细胞癌。多无自觉症状,但也可出现麻木、瘙痒、疼痛和少汗。本病好发于胫前,双侧分布,其次为踝部、腓部、大腿和足部。头部皮损常有萎缩,可致脱发;上肢和躯干的皮疹常为丘疹和结节;龟头皮损多为慢性溃疡,可有疼痛,愈后留萎缩瘢痕。皮损多为渐进性发展,亦可长期静止或结疤而愈。11%~65%的患者有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多。本病也可伴发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环状肉芽肿、结节病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胫前出现紫红色硬皮病样斑块,中央呈棕黄色凹陷萎缩,双侧分布,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2.组织病理 表皮正常、萎缩、角化过度或因溃疡而缺失。病变主要在真皮(常增厚),并可下延至皮下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肉芽肿性炎症、胶原变性(渐进性坏死)和硬化。炎细胞主要是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在胶原变性区(无黏蛋白沉积或很少)边缘呈水平和(或)层样模式排列成栅状,周围常有纤维化,有时有脂质沉积。皮下脂肪受累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血管周围有轻至中度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浆细胞。

3.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硬皮病、硬斑病、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黄瘤、环状肉芽肿、脂膜炎、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等鉴别。

【治疗原则】

(1)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疗效不满意。

(2)系统治疗:糖皮质激素、氯喹、双嘧达莫(每日225 mg)和阿司匹林(每日1g)联合治疗有效。其他如大剂量烟酰胺、氨苯吩嗪、己酮可可碱等也有报道。

(3)局部治疗: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也可用糖皮质激素封包治疗;也可局部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牛胶原等。

(4)溃疡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可行手术切除和皮肤移植,但在移植处或其边缘有复发的可能。

(5)毛细血管扩张可选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