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血管瘤
【概述】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类由新生的血管畸形所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婴儿中毛细血管瘤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6%的患儿有1个以上的损害,女性多于男性。先天性血管瘤一般分为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混合型是由两种类型血管瘤混合存在,而以一型为主。
【临床表现】
1.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葡萄酒样痣,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本病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或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额部或鼻梁部等中位者往往能自行消退,而累及单侧者且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可隆起或形成结节,或伴有其他血管畸形。
2.毛细血管瘤 又称草莓状痣或单纯性血管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紫色。高出皮面,柔软分叶状的肿瘤。边界清楚,直径2~4 cm,压之不褪色。通常不在出生时,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瘤体增长迅速,直径甚至可达数厘米。多数在1岁内长到最大限度,以后开始消退,75%~95%的患者在5~7岁时可完全或不完全自行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 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皮下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色或紫蓝色,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本病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和咽部黏膜。
【诊断要点】
真皮上中部可见群集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周围有排列疏松的胶原纤维,管腔内充满红细胞。
【治疗原则】
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位等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注射硬化剂、放射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
1.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血管瘤或内脏血管瘤。
2.激光治疗 以往用氩离子激光、染料激光、铜蒸气激光,近年用脉冲激光对鲜红斑痣和毛细血管瘤有较好效果。
3.放射治疗 浅层X线照射对毛细血管瘤治疗有效果,海绵状血管瘤也有较好效果。
4.冷冻治疗 液氮冷冻,可根据皮损大小和形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多用于毛细血管瘤,但此法易留瘢痕。
5.硬化剂 适用于小的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常用硬化剂为鱼肝油酸钠溶液,注射于血管瘤底部,每周或隔周1次,每次0.5~1ml,数次后见效。
6.药物治疗 分外用药物和系统用药。儿童患者可系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