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技术
【概述】
皮肤组织病理学是依靠显微电子技术对正常及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结构的研究。它对皮肤科尤其重要,为皮肤科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组织病理活检(tissue biopsy)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表或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适应证】
皮肤组织活检常用于具有一定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皮肤病的诊断,如皮肤肿瘤、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等。
【操作方法】
1.钻孔取材一般只能切取皮肤组织较小、表浅的,对大范围则不主张钻孔取材,对皮损侵及皮下组织,或面部暴露处取材术后影响美容者,以及皮损处有大的血管、神经也不宜采用这种方法。钻孔小于3.0 mm者可以不予缝合,所取面积较大者可以缝合1~2针,因钻孔后的皮损区是圆形,缝合时注意去除“猫耳”。
2.手术刀取材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一般用1∶1000碘伏消毒皮损部位,铺无菌巾,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满意后,用手术刀沿皮损边缘或与皮损垂直的方向切除部分皮损,一般切到皮下脂肪层便可。间断缝合切口。
3.肌肉活检 一般的取材部位是三角肌或股四头肌,为更好地取材,切口可切开2.0~3.0 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因为这两处的皮下脂肪较厚,有的可达3.0~4.0 cm,切开脂肪后用皮肤拉钩向两侧牵拉,暴露肌膜、肌肉,在肌膜上相邻处缝合两针做牵引线,用尖刀在两牵引线之间切开肌膜,暴露肌肉,用长血管钳分离出肌肉并钳夹住,切除一块肌肉即可,肌肉两端出血处用丝线“8”字缝扎一针,皮下脂肪及皮肤分别给予间断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并嘱患者少活动。
4.淋巴结取材淋巴结一般分布在腋下、腹股沟区和腘窝区等。取材时严格按照无菌的操作原则,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并用皮肤拉钩向两侧拉开皮肤暴露视野,逐层分离直到淋巴结的表面,剪开淋巴结表面的肌膜暴露淋巴结,见肉色光滑结节,用巾钳钳夹淋巴结或缝线牵挂住淋巴结的一侧向上牵拉,于其基底部采用钝、锐性分离,完整地分离出淋巴结,周边组织分离时用丝线结扎以防淋巴液漏出。逐层缝合切口,外用敷料包扎。
活体组织一般采用10%甲醛立即固定。
术后应保持创口清洁,防止接触生水,一般不需更换敷料。拆线时间:头面部5~7日;上肢、躯干7日;下肢7~10日;足跖、足跟10~14日。根据手术部位和切口张力大小,到拆线时间后间断拆线,以防创口裂开,如有裂开,可用蝶形胶布拉拢。感染者用抗菌药物及换药。
【注意事项】
(1)选择取材部位时必须注意到美学方面的影响,尽量不在面部或暴露部位取材,如必须取时最好手术取材,勿用环钻取材。
(2)手术切口的方向应与皮纹一致,缝合时要将切口皮肤对齐以利于美观。
(3)麻醉时勿将药物注入需取活检处的组织内,以免造成人工假象。
(4)夹取组织时,动作要轻柔,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人工假象,影响病理诊断结果。
(5)尽量避免在关节部位取材,以免形成瘢痕,影响功能。如必须在关节部位取材,应注意切口方向,以免影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