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色性干皮病
【概述】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同地区的患病率略有不同,在美国约为1/250000,西欧约为1/2 300000,而日本因为有建立者突变(c.290-1G>C)而患病率较高约为1/20000,北非、中东地区因近亲结婚较多也成为高发地区。XP共有8个互补组(XPA、XPB、XPC、XPD、XPE、XPF、XPG、XPH)和1个变异型(XPV)。与之相对应的基因分 别 为 XPA、ERCC3、XPC、ERCC2、DDB2、ERCC4、ERCC5、ERCC1和POLH。在日本主要以XPA为主,以进行性神经元变性为特点,欧美主要以XPC为主。中国人群目前基因诊断发现4个互补组(XPA、XPC、XPG及XPV),比例较相近。
【临床表现】
1.皮肤病变 出生时皮肤正常,幼儿期照光后开始出现皮肤红斑、肿胀、水疱等光敏反应,之后出现干燥脱屑、大量雀斑样色素沉着、点状色素减退斑、毛细血管扩张和光化性角化(彩图17-11)。后期可出现皮肤癌变(彩图17-12),发生概率为正常人的1000多倍,多为皮肤基底细胞癌,还有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细胞瘤。
2.眼部病变XP后期眼部病变常见,如畏光性结膜炎、角膜溃疡及穿孔,还有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
3.神经病变 如智力障碍、小脑共济失调、感应神经性听力丧失,其中XPA神经系统症状最严重,XPC、XPE、XPV目前未有神经系统病变报道。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XP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皮肤对日光高度敏感,通常在出生后最初几年发病,暴露部位的皮肤起初出现红斑、色素沉着和脱失、萎缩、角化过度,随后严重的患者会发生皮肤癌,并可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
2.皮肤病理 早期无特异性,可有角化过度,表皮突部分萎缩,部分伸长,基底细胞层黑素不规则集聚,黑素细胞稍增多。中期病理似日光角化病,角化过度与色素增加更明显,表皮细胞核排列紊乱,真皮内有较多黑素颗粒及噬黑素细胞。晚期为肿瘤组织改变。
3.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细胞紫外线照射试验(可取用皮肤成纤维细胞)可用于反映DNA修复酶对于紫外线照射造成损伤的修复能力。
4.鉴别诊断
(1)XP各互补组的鉴别:见表17-4。
表17-4 XP各互补组的鉴别诊断
(2)XP与其他综合征的鉴别:见表17-5。
表17-5 XP与其他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严格避光,从早期即开始应用各种有效遮光剂。
(2)定期全身皮肤检查,尤其是暴露部位,发现肿瘤后及早手术治疗,并可整形植皮。
(3)进行眼部、听力、神经系统的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和进行干预。
(4)遗传咨询、基因检测诊断和分型及产前诊断。
(5)有国外研究认为咪喹莫特外用对XP的光化性角化有效。
(6)由于长期避光可以补充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骨骼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