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异物肉芽肿

四、异物肉芽肿

【概述】

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为机体对内在或外来的异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炎症反应。外来的异物包括铍、硅、锆、汞等矿物、植物、化学物质、毛发等,内在的异物包括痛风的尿酸盐、钙化上皮瘤的角化物、各种囊肿破裂溢出的内容物。一般有两种类型:非变应性异物肉芽肿和变应性异物肉芽肿,后者多见于有异物过敏素质者。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手足及暴露部位。患者有皮肤外伤史,皮疹部位与受伤部位一致。皮疹常单发,分布不对称。皮损常见有丘疹、结节、斑块、色素沉着。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压迫产生疼痛。病程进展缓慢,反应局限。

由于各种异物引起的反应各不相同,常见的类型叙述如下。

1.铍肉芽肿 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高起结节,结节可破溃或不破溃,伤口经久不愈,软组织肿胀,形成硬结。铍的粉尘吸入可引起肺铍沉着症,晚期出现咳嗽、气急等表现。

2.硅肉芽肿 皮损为丘疹或大小不等的结节,呈蓝色或蓝黑色,线状排列或散在分布。常见于面部或暴露部位,一般不形成溃疡。

3.锆肉芽肿 皮损为持久性软的淡红褐色丘疹或小结节,米粒至蚕豆大,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有光泽,质软。

4.汞肉芽肿 急性炎症反应和坏死在早期常见并自然愈合,后在原处出现丘疹、结节或斑块,表面可有溃疡。可发生系统汞吸收,严重者可出现系统中毒症状。

5.淀粉肉芽肿 皮损为小结节或小斑块,浸润明显,质地坚实。

6.植物肉芽肿 因外伤等原因导致植物的碎片进入皮肤组织后逐渐形成结节,表面皮肤增厚。若为刺激性强的植物,可导致烧灼感、水肿或坏死等反应,还可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孢子丝菌等的继发感染。

7.毛发肉芽肿 毛发及其碎屑进入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结节、压痛,有时形成脓肿、瘘管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多见于手足及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结节、斑块、色素沉着等,常单发,分布不对称,患者常有异物接触史。

2.组织病理 非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为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包围异物,细胞质内可见有吞噬的异物,尚可见异物如缝线、液状石蜡、硅盐、毛发等均可引起异物反应。变应性肉芽肿可出现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核样结节,可有巨细胞及干酪样坏死,缺乏或少有吞噬异物现象,钴铍或文身颜料可引起异物过敏反应。此外,一些特异性异物肉芽肿,如文身肉芽肿可见颜料颗粒,硅肉芽肿为非结核生肉芽肿,为许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炎症浸润,可见折光性强的针状硅结晶。

3.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需与结节病鉴别。偏振光、光谱分析等可用于鉴别切片中的异物。

【治疗原则】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外伤及污染伤口,对于外伤所致铍、硅等矿物污染应及时清洗并包扎。

(2)较大损害可外科切除,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3)对于汞肉芽肿需及时手术切除含汞病灶,并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和肾功能,如有明显中毒症状,可用N-乙酰基-D等螯合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