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囊瘤

二十八、多发性脂囊瘤

【概述】

本病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为青少年男性,有家族史者发病较早。皮损好发于前胸中下部,也可发于面颊、耳、眼睑、头皮、前臂、躯干、大腿等,偶可见于女阴、阴茎、阴囊、腋窝。少则数个多则数百个。早期皮损小,圆顶,直径数毫米至1~2 cm,通常隆起,可移动。其表面皮肤可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呈黄色。较大囊肿柔软、较小者如橡皮样硬度。有时在其顶部中央有一凹陷,可挤出油状皮脂样物质,味臭。通常无自觉症状、无压痛。切开皮损可见油样液体或浑浊奶酪样。

【诊断要点】

本病需与粟丘疹、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等鉴别,通常病理可区别。

【治疗原则】

个别小囊肿可切除或电干燥治疗,较大损害则需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