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蒙古斑
2025年08月10日
六、蒙古斑
【概述】
出生时即有,90%的黄种人有此损害,皮损随年龄增长消退,多发于腰骶部,黏膜未累及。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胚胎期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期间,停留在真皮层深部所致,另外由于廷德耳效应,故透过皮肤可见灰青色。
【临床表现】
皮损通常位于臀部和腰骶部中央,损害为圆形、方形,大小不一,为0.5~12 cm,色泽一致,为灰青色,边缘不规则。皮损常为单个,偶为多个。90%以上的黄种人有此损害,大部分皮损在5岁前消退,少数多发性蒙古斑患者可持续至成年期。皮损有时发生在背部、肩部等,称为迷走性蒙古斑。多发性蒙古斑又称泛发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合并鲜红斑痣者称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通常为位于臀部和腰骶部中央的蓝灰色斑,出生即有,数年后消退,90%以上的黄种人可有此皮损。
2.皮肤病理表皮正常,真皮深部胶原束间散在分布着充满黑素颗粒的梭形黑素细胞,并与胶原束一样平行于皮面,未见噬黑素细胞。
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蓝痣进行鉴别。蓝痣表现为皮损颜色更深,境界清晰,高起皮面,呈蓝色的丘疹或者小结节,好发于手足部或者面部,病理提示皮下组织可见噬黑素细胞。
【治疗原则】
本病大部分可自行消失,不会恶变,也无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