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斑驳病
2025年08月10日
十六、斑驳病
【概述】
斑驳病又称图案状白皮病,是一种局限性的皮肤和毛发的色素缺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致病基因为c-kit,位于染色体4q21区带。本病多有家族史。人群中患病率低于5/10万。
【临床表现】
出生时即有,多发于胸部、腹部、四肢等,呈形态不规则白斑,多双侧发生但不对称,白斑中央可见岛屿状色素过度沉着区,颇具特征性。白斑境界清晰,稳定静止,不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该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额部中央白斑伴白发,呈三角形或者菱形,有时额部白发是该病唯一表现。该病可伴其他畸形如虹膜异常、聋哑、精神发育异常、兔唇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性的表现为额部三角形或者菱形白发伴白色额发,该病亦可伴发虹膜异常、聋哑等异常。
2.皮肤病理 白斑处皮肤无黑色素,基底层以上可见透明细胞,但数目少,黑素细胞形态及黑素体均异常,不能生成黑素或者黑素生成不完全。
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白癜风、无色素痣鉴别。
(1)白癜风:后天性疾病,皮损呈斑片状,境界清晰,色素脱失斑周边色素加深,手足及生殖器部位常见。
(2)无色素痣:出生后即有,呈锯齿状色素脱失斑,局限性,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好发于躯干部位,沿神经节段单侧分布,四肢多呈条带状。无遗传因素。
【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殊治疗。若为美容需要,可加用遮瑕剂,白发处可染发。
(姚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