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底细胞癌

三、基底细胞癌

【概述】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一种分化较低的恶性皮肤肿瘤,生长缓慢,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原因尚不明。本病可能与长期日晒密切相关,此外大剂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砷剂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亦可能有关。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暴露部位,特别是颜面部。皮损常单发,但亦有散发或多发。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男女发病数基本相同,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暴晒者,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主要在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可见雀斑状小黑点。表面稍有角化、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发育成熟的损害分为4型。

(1)结节溃疡型:较常见,典型皮损为缓慢扩大的溃疡周边绕以珍珠样隆起边缘,呈蜡样或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参差不齐并向内卷起,此即所谓的侵蚀性溃疡。

(2)色素型:皮损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色素不均匀,边缘较深,中央部分呈点状或网状。

(3)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罕见,多见于青年人。外观正常皮肤上扁平或稍隆起的局限性硬化性斑块,表面平滑,似局限性硬皮病,少有破溃,最后才发生溃疡。

(4)浅表型:较少见,多见于青年男性,好发于躯干等非暴露部位,特别是背部。边界清楚,稍有浸润的红斑,生长缓慢,周围绕以细小珍珠状边缘或连续呈线条样。表面可见浅表糜烂、溃疡或结痂。

基底细胞癌的各型中,结节型最多见,其次为色素型。其发展缓慢,可十多年内处于较稳定状态,一般不发生转移。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多发生于面部或颈部的皮损,损害发展缓慢,边缘呈珍珠状或堤状隆起,一般没有炎症反应,应警惕本病。

2.组织病理 不对称,可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在瘤团块周边排列成栅栏状,中央无一定排列方式。瘤细胞的特征为,细胞核大,呈卵圆形或长形,胞质较少,其胞核与表皮基底细胞类似,表现非常一致。

【治疗原则】

根据瘤体的大小、发病部位等具体情况可采用放疗、外科切除和局部治疗等。

1.放疗 除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外,该肿瘤对放射线敏感,一般采用X线治疗,分次小剂量照射,持续数周,特别适合于老年人不愿手术者。

2.外科治疗 全层切除后植皮效果较好。特别是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需广泛的外科切除或做Mohs外科手术切除术。

3.局部治疗 包括咪喹莫特外用、ALA光动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