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口周皮炎

十、口周皮炎

【概述】

口周皮炎是发生在上唇、颏、鼻唇沟、鼻等处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生在眼眶周围的又称为眶周皮炎,为口周皮炎的变异型。

本病原因不明,推测可能与局部长期使用含氟强效糖皮质激素有关,也可能与应用含氟牙膏或蠕形螨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90%以上为女性,年龄一般在23~45岁,皮损为分散的1~2mm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红或融合成片,也可见分散的小丘脓疱疹,有轻度鳞屑。皮损对称分布,在皮损与唇红缘之间围绕约5mm宽的皮肤区域不受累。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轻度到中度的瘙痒和烧灼感。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本病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口周局限性、对称性的皮炎,表现为红斑、鳞屑基础上的丘疹和水疱、脓疱性损害。

2.鉴别诊断 根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主要鉴别口周的接触性皮炎。后者有明确的接触史,境界清楚,呈急性皮炎样表现,去除接触物后逐渐好转。

【治疗原则】

停止外用一切糖皮质激素,避免皮肤接触吸入物。

药物治疗:可四环素内服,每日4次,每次0.25 g;或米诺环素100 mg,每日1~2次口服可控制皮损;0.1%他克莫司软膏可预防停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改变;如查到蠕形螨,可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对于没有接触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外用阿达帕林、壬二酸和甲硝唑可成功地清除皮损。

眶周皮炎的治疗同口周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