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七、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概述】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又称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是具有特征性、消耗性的疾病,是毛囊闭锁四联征(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藏毛窦)中的一部分。本病好发于成年男性,主要发病机制是毛囊角化过度,可能发生细菌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

皮损初起于头部,常见于冠状区、头顶及上枕部,表现为多发、坚实的头皮结节,半球形或线性,结节很快软化形成潮湿有波动感的脓肿,有脓液渗出。结节处毛发脱落。皮损常相互交通,压迫一个波动区域可导致相邻近或距离较远的头皮穿孔排脓。本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尽管炎症区域大,但患者少有疼痛。

【诊断要点】

1.临床要点 多发头皮半球形结节、脓肿,相互穿通,头发脱落。

2.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早期损害为毛囊周围炎,不累及毛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且炎症位置较深,累及真皮深部并向皮下脂肪扩展;终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真皮深部表现为肉芽肿样改变,有窦道形成。

3.鉴别诊断极少情况下需与头癣及脱发性毛囊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效治疗,可选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皮损内注射联合治疗。有报道口服异维A酸(每日0.5~1.5 mg/kg直到临床症状消退后4个月)有效。还可选用外科治疗,包括切开、引流和切除后移植,以及浅层X线照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