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角化伴牙周病综合征
【概述】
掌跖角化伴牙周病综合征又称Papollin-Iefevre综合征,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100万~4/100万,部分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没有性别和种族差异。
临床上观察到PLS多发生于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这表明遗传因素是此病的病因之一。遗传学研究表明PLS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1q14~q21,位于该处的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是PLS的发病机制之一。基因突变可以导致PLS患者CTSC的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临床上有明显的掌跖角化过度和牙周病,两者多同时起病。本病常于乳齿长出后(1~5岁)发病,在掌跖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性角化过度损害,伴鳞屑和皲裂,并逐步扩展至手足侧缘、手足背、足跟及踝部,肘膝部可出现银屑病样斑块,分布对称,冬季症状加重,常伴有手足多汗和臭汗症。另外,在皮损初发的同时,出现乳牙的牙周变性导致严重的牙龈炎,其表现较特殊,一般乳牙发育正常,但一长出牙周组织即开始破坏,牙龈充血肿胀、溃烂而容易出血、牙周溢脓,有牙周袋形成和口臭。炎症引起的牙槽骨破坏、吸收、萎缩,导致乳牙和恒牙的脱落。乳牙多在4~5岁脱落,恒牙生长发育可正常,但也可以同样的方式过早脱落。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炎,而口腔其他组织均正常。毛发大多正常,但也有稀少者。少数可有甲改变,表现为甲肥厚、弯曲或出现横沟,常伴有反复发生的皮肤和内脏的化脓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智力发育迟缓、硬脑膜钙化等表现。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改变,包括表皮显著的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真皮上部轻度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肘膝部皮损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伴有角化不全,真皮乳头延长,浅层血管扩张。
本病的皮肤表现与Meleda病很相似,因此应注意两者的鉴别,本病有牙齿异常,而Meleda病往往没有牙齿改变。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定期清洗牙齿,对皮损和牙周病进行对症治疗,对牙龈炎引起的牙槽骨破坏,应及早拔除残牙及使用牙托;②有报道用阿维A 酯 (Etretinate )、阿维A(Acitretin)和异维A酸(isotretinoin)等药物治疗有效,可减轻掌跖角化和牙龈炎,并对患者的恒齿有保护作用,但最好在第一个恒齿萌出之前(约5岁半时)就开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