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放射疗法

六、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radiotherapy)是用射线照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皮肤科常用的放射源有浅层X线、核素。常用的核素主要为产生穿透力较弱的β射线的32磷和90锶等,适用于治疗浅表的小病灶。(一)X线疗法

X线疗法(X ray therapy)具有抑制分化不良或增生的细胞,减少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闭塞扩张过度的微细血管,还具有止痒、镇痛作用。

在进行X线治疗前,应充分了解病史,尤其是放射治疗史(包括照射时间、部位、照射条件等)。然后再根据疾病情况选择适当的X线的质、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照射距离和方法。

X线的质即X线作用深浅,它与加于X线管两极之间的管电压有关。在皮肤科治疗中,根据电压的不同,可将X线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1.超软线治疗 又称境界线治疗。电压在5~20 kV。作用深度仅及表皮和真皮浅层。适用于治疗表浅皮肤疾患,如鲜红斑痣。

2.软X线治疗 电压在20~50 kV,可根据皮损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焦点皮肤距离(最大可达30 cm)进行治疗,可用于较大范围的治疗。

3.低电压短距离X线治疗 电压在30~60 kV,焦点皮肤距离仅1.5~5 cm。其特点为大量X线均为表浅病变组织吸收,而皮损下的正常组织所受照射量很少。但此法照射野小,仅适用于小范围皮损的治疗,如皮肤癌、血管瘤和跖疣等。

4.表层X线治疗 电压为60~140 kV,加用滤过板可增加X线的作用深度,故可适用于较大范围且深在的皮损的治疗。

放射线照射剂量统一用组织吸收剂量(Gray,Gy)表示,1 Gy为1 kg组织吸收1J的放射线能量。皮肤科放疗中1Gy大致相当于100 R(伦琴)。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部位及面积确定X线的照射剂量。对于良性皮肤X线治疗的总剂量以10 Gy为极限,并采取小剂量分次照射,两次照射之间最好能间隔一段时间,以使组织得到恢复的机会。由于二次射线的存在,治疗面积越大,单次剂量应适当减少;反之,单次剂量可适当增大。对于恶性皮肤病,X线的剂量应该足够大,以期将瘤组织彻底消灭。治疗时仍然采用适当剂量、多次照射,疗效更为可靠,更加安全。总量控制在40~60 Gy。

【适应证】

(1)鲜红斑痣。

(2)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

(3)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

(4)复发性单纯疱疹。

(5)湿疹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6)掌跖脓疱病。

(7)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等。

【禁忌证】

(1)同一部位治疗总量超过规定者。

(2)局部已有放射性皮炎者。

(3)白细胞减少症。

(4)孕妇。

【操作方法】

1.良性皮肤病

(1)鲜红斑痣:境界线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皮损颜色淡者疗效优于颜色深者。治疗量每次8~10 Gy,3~4个月照射一次,总量不超过50 Gy为宜。

(2)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由于这些类型的血管瘤大部分可在10岁以前消退,一般不需要急于治疗。但对于生长较快而不断发展的损害可考虑治疗。治疗时根据皮损厚度选择合适的X线进行照射,每次1~2 Gy,每周1~2次,照射至总量6~8 Gy后,进行随访观察,如皮损仍继续扩大,可追加小剂量照射。

(3)瘢 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发展中的瘢痕疙瘩经X线照射,可阻止发展,减轻瘙痒和疼痛等症状。但对于已形成的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无明显疗效。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加X线照射治疗。常选用浅层X线,单次剂量2 Gy,每周2次,总量为16~20 Gy;也可用软X线,29 kV,单次7 Gy,连照3日。

(4)复发性单纯疱疹:对某一固定部位的复发性单纯疱疹,可用超软线治疗,防止复发和延迟复发。每次1.5~2 Gy,每周1次,总量为6~8 Gy。

(5)湿疹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治疗湿疹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疗效不好时,可配合X线照射,以增加疗效,但不能防止其复发。治疗时,根据皮损的厚度,选择不同穿透深度的X线,每次0.75~1 Gy,每周1~2次,总量为6 Gy。

(6)掌跖脓疱病:常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X线照射,疗效较好,但不能防止其复发。一般用软X线治疗,每次0.75~1 Gy,每周1~2次,总量为6~8 Gy。

2.恶性皮肤病

(1)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治疗时必须做到照射量充分,应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0.5~1.0 cm包括在照射野内,对肿瘤下方的正常组织(特别是骨、软骨)应尽可能减轻其放射损伤。根据肿瘤类型和范围情况,决定治疗方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2~5 Gy,总量为40~60 Gy。

(2)蕈 样肉芽肿:主要用于肿瘤期皮损,根据皮损深度,选用不同硬度的X线,每次1~2 Gy,隔日1次,总量为10~15Gy,可使肿瘤迅速消退。

(3)Bowen 病:对激光、冷冻、光动力疗法或手术不能耐受或不合适时,可考虑用X线治疗。要根据皮损的深度选择不同的X线,每次2~5 Gy,每日、隔日或每周1次,总量为40~60 Gy 。

【注意事项】

(1)治疗区域预先进行清洗备皮。

(2)照射前,损害周围的正常皮肤、眼、甲状腺、生殖器,需用铅橡皮加以防护,治疗眼睑处的皮损可用眼罩保护。

(3)对不在一个平面、范围较大的病变,应分野照射,但要注意避免重叠照射。

(4)耳郭、手部等较薄的部位进行两侧照射时,应适当减少照射剂量,这是因为此时X线由于穿透组织可致重叠照射。

(5)在决定照射量时,要考虑皮肤对X线的敏感性可因年龄、性别、皮肤和部位不同而异。

(6)X线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15日,应避免各种物理因子(如日晒、热水烫洗)和化学因子(如焦油、水杨酸、碘酊等)的刺激。

(7)治疗良性皮肤病时,一般无放射反应,但在照射皮肤癌时,因照射剂量大,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

(8)照射局部常产生一度放射性皮炎,此时可对症处理,局部皮损应保持干燥,外涂2%甲紫液或抗生素制剂每日2次。

(二)放射性同位素疗法

放射性同位素疗法(radioisotope therap)主要采用32磷和90锶,局部敷贴,两者均能放出纯β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最高射程为8 mm和11mm。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的核酸合成,破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临床上常用其来抑制病变细胞的不良分化与增生,减少大小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破坏增生扩张的细小血管。

【适应证】

草莓状血管瘤和浅表局限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瘢痕疙瘩术后。

【禁忌证】

皮肤急性感染、皮肤萎缩、白细胞减少及妊娠者。

【操作方法】

(1)划分治疗区域。

(2)按划分区域逐渐治疗,注意不可重叠或遗漏。

(3)周围正常皮肤以铅橡皮加以保护。

(4)每次150~300 r,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敷贴器要妥善保管,注意安全防护。

(2)敷贴器治疗面不得对着人。

(3)严格防止污染,定期做安全测定。

(4)由于治疗后可产生皮肤萎缩、色素减退,若皮损位于面部则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