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学》简介
《殡葬文化学》这本书是由.王夫子著创作的,《殡葬文化学》共有372章节
1
自序
诸君厌恶死亡,并力图回避它,可是谁也回避不了死亡。死神的阴影总是在人们的身边徘徊,它半眯着那双邪恶的眼睛时刻窥视着,一有机会便会毫不留情地将生命一把攫去,而从不...
2
目录
目 录 自序 上卷 死亡文化概论 第一章 绪论:文化和死亡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一、“文化”一词的由来 二、“文化”的三类形态 三、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含...
3
上卷 死亡文化概论
...
4
第一章 绪论:文化和死亡文化
人们的社会活动形态万千,其内容和形式各具特点,归纳起来不外两大类:一类是围绕生活而展开的活动,曰“生存活动”。诸如婴儿出生(或孕妇受孕)、饮食、生长、娱乐、读书...
5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
6
一、“文化”一词的由来
“文化”一词,在英文和法文中均为culture,在德文中是cultur,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拉丁文cultura原意指耕作,又含有居住、培养、练习、留心...
7
二、“文化”的三类形态
作为西方学者所理解的“狭义的”文化,是一整套的知识、习俗、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们通常被称为“传统”。任何时候,人们的一切言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某一文...
8
三、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含义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另有一番含义。“文”,本意指彩色交错,或纹理、花纹。《说文》:“文,错画也。”《易经·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
9
四、文化的基本特征
凡是系统的文化,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化”人。 (一)社会性 文化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是一个社会全部的历史活动和现实活动的...
10
五、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既然是社会的产物,又为社会所必需,那么,它必定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大体在于以下几类。 (一)教育功能 在历史上,文化对人的教育不仅体现在生产技能上...
11
第二节 死亡文化的界定
死亡活动是围绕死亡事件而展开的活动,而死亡文化则是围绕死亡事件而建立的文化。 从生理学看,人是一个有机体,心脏(或大脑)停止了跳动便是死亡。诚如民间所常说的那样...
12
一、死亡的观念形态
即人们对死亡的看法。由于“死”和“生”是一体的两面,对死亡的认识总和对生存的认识相联系,因而该命题又可合称为“生死观”。生死观决定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即我应当如...
13
二、死亡的操作形态
即人们针对死者的吊唁、安葬活动,即所谓“殡葬”(或丧葬),以及延伸而来的祭祀等活动。《说文》说:“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即置死者于棺中,待以宾客之礼。...
14
三、死亡的实物形态
指安置和祭祀死者的各类物品,如寿衣寿被、棺木、坟墓、碑铭、庙、纸钱等,它们是根据各时代对死亡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操作行为制造出来的,因而,其中就暗含着该时代各类信...
15
第三节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早期的人类
历史活动是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人,二是自然界。人是活动者,是主体;自然界是人赖以活动的舞台,是客体。死亡文化是人类独有的,为了对死亡文化的理解有一个足够...
16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现代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对于人类无疑是十分漫长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年、月、日以至分、秒作计时单位。显然,这一计时单位于自然的演化史就远...
17
二、人类的进化
自然界的生命运动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即人类的历史。人类是自然界的宠儿,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最绚丽多彩的花朵。从猿类到人类经历了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古人类学家根据原始...
18
第四节 人类殡葬的起源
某些动物(猴子、大象)对死亡已有了朦胧的意识。在一个有关猴群社会的电视节目中,老猴王被新崛起的猴王打败后,四处乱窜,众猴便群起攻击,终将老猴王逼下湖水淹死。此时...
19
一、人类早期的殡葬意识
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增长,原始人开始变得关注起自己以及同类的尸体来,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殡葬行为,即有意识地处理遗体的行为。当然,人类...
20
二、借助考古学资料认识殡葬起源
要准确地知道人类的殡葬起源于何时,必须借助考古学资料。但要说明,这里的“殡葬行为”是指埋葬行为。因为只有这样做,尸体才没有彻底烂掉,一些远古殡葬的化石遗物才能保...
21
第五节 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死和生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它们相互关联着,促使人类集中智慧对它予以正视,并作出回答。已如前述,死亡活动构成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而相应的死亡文化则构...
22
一、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伦理观 死亡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死亡,但只有生活中的强者、勇敢者才敢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仁...
23
二、研究死亡文化的方法
死亡文化学迄今还是一个涉足甚少的领域,需要探讨之处甚多。这里,仅对应当如何研究死亡文化提出几点观点以供参考。 (一)死亡文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应注意诸多相关学科...
24
第二章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就像建筑师们在建造桥梁、大厦时要对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诸性能(如耐压性、弹性等)作先行测定一样,我们在考察一切社会活动前也需要对人(性)的诸主体...
25
第一节 人类思维的三个环节
人类思维的三个环节,在这里,指人类思维在“思维的形式指向”时的三步递进。由于它具有世界普遍性,因而提出来讨论。 人(类)高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人具有更复杂的智力结构...
26
一、对象认识
幼儿认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从一出世就已开始。他们很早就对鲜艳的颜色和晃动的物体产生敏感、好奇,表现出追踪注视;三个月左右大体能识别自己的母亲;尔后能简单地理解父母...
27
二、反思认识
幼儿认识的第二个环节是认识的反思过程,即人从对象中发现自己的过程。作为能促成自我认识得以实现的对象物,我们称之为“对象镜”。它分为物镜和人镜,前者为物体,后者为...
28
三、综合认识
幼儿认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综合过程,即人理解自己和外部对象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它产生综合意识。综合意识是随反思意识建立的同时而发展起来的,就是说,反思意识建立到何...
29
第二节 原始人的自然崇拜
崇拜,是人们敬畏并崇尚一类对象的心理状态,自然也会导致一类相应的行为,曰崇拜活动。 人类似乎从来就离不开崇拜。崇拜某自然物或某一个人或某一团体或某一神或某一思想...
30
一、原始崇拜从崇拜自然物开始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以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人类,而人类则将深沉的爱倾注给了大自然。不过,人类并非从一开始就正确认识自己的母亲,而是在一种混沌未分的意识中度过了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