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殡葬操作的社会化

二、唐代殡葬操作的社会化

殡葬服务的社会化,指社会上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殡葬操作的自由职业者,他们以此为生,因而使殡葬操作成为一种社会性职业。这里须区别的有两点:一是殡葬服务的职业化,二是殡葬服务的社会化。

殡葬的职业化起源不可考证。西周的“冢大夫”和“墓大夫”是中国现存记载最早的职业殡葬工作者,不过,他们只为本宗法国家内部提供殡葬服务,并是国家的一级官吏,从国家那里领得俸禄。该行业也具有垄断性,乃至世代相传。秦汉以后,中国各地农村中的殡葬大体是同宗邻里相帮,即便有一些活跃人物,也不构成职业阶层。以现代的观点看,他们都不构成殡葬服务的“社会化”,即不是按照供求规律、商品货币关系提供此类服务。

殡葬服务的社会化与城市相联系,即与城市的高度发达、工商业的活跃、城市人口的稳定并与乡村相对独立相关。城市里居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如官吏、学者、手工业者、商贾等,他们是从农村中游离出来的。比如,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齐国都城临淄以及两汉的长安、洛阳都有几十万人口,这些人口中有的已经在城市内居住了几代。他们既不可能再到乡下去叫同宗来办丧事,邻里相帮也难以满足要求(操作的复杂性、人们对丧事的忌讳等),因而在战国时期的城市中就已产生了专门提供殡葬服务的社会职业阶层是顺理成章的,他们构成古代城市中的“第三产业”。不过,笔者目前尚未找到这方面的更早的记载。

北魏时期杨炫之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曾游洛阳,后写的《洛阳伽蓝记》中已有了此方面的记载。《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中写道:洛阳西门外有洛阳大市,周围有八里之大。作者细致地介绍了各区的街市布局、建筑状况以及一些职业性街区,其中:“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货(ér)车为事。有挽歌孙岩……”这里,慈孝、奉终两个里坊(区)就是专门从事丧事服务的职业性街区,取名具有儒家思想:“慈孝”和“奉终”。车即丧车,出丧时送灵柩用,因为城市里死了人必须送到乡下去埋,路途远,因而需要送灵车。“货”本意为买卖,在这里应当理解为租用,因为一次丧事就要买一辆丧车,用完了又不能带回去保存下来,还要烧掉,这开销就太大了。各家庭平时显然又没有必要专备一辆送灵车,有丧事去租用一下即可。孙岩是职业的挽歌郎,即专门提供丧事(唱挽歌)一类服务。这里所反映的都是殡葬服务的社会化情况。

我们通过唐代中后期白行简(白居易之弟)的《李娃传》可以看到更精彩的殡葬服务的社会化情况。

荥阳生,本系常州刺史之公子,其父名望很高,家里奴仆如云。他少时聪明,其父对之有厚望。他20岁时,带了许多钱财及车马、奴仆去长安赶考。他耽于狎妓,耗尽钱财,变卖了车马和奴仆,孑然一身,无法归故乡,流落到“凶肆”(即当时出售丧葬用品并承办丧事的场所)。他在那里当了一名帮办丧事的小帮工,“执帷,获其直(同“值”)以自给”。由于他天资聪颖,很快地成了一名唱挽歌的高手,“曲尽其妙”,整个长安城里居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这表明,当时长安城里已有了很多凶肆。

当时,“东肆”和“西肆”互相竞争颇为激烈。东肆的丧葬用品制作“皆奇丽”,但唱挽歌者的水平不甚高。于是“东肆长”出二万钱聘来了荥阳生。东肆中那帮唱挽歌的前辈又暗中对荥阳生进行了10余天的训练,教其“新声”(新曲子),而不让西肆知道。后来,两家凶肆约定在长安天门街搞一次比赛,各自将自家的本领亮出来,“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两方签了合同,找了保人,并发布了消息。“(一时)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于是,里胥告于贼曹(长安的治安官员),贼曹闻于京尹(即京兆尹,相当于长安市长)。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此事规模之大,观热闹者之众,均为盛况空前。官府出面维持秩序,大约当时此类活动均须先通知官府。

比赛时,两个铺子开始陈列出各自制造的治丧器具,西肆在南面,东肆在北面,从早晨到中午依次摆出了丧葬用的辇(灵床)、舆(灵车)、仪仗等物品,互相吸引人们观看。“西肆皆不及,有惭色。”西肆想在唱挽歌时扳回来,派出唱挽歌的是一位“有长髯者,拥铎(铃子)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甩胡须)扬眉(扬眉毛),扼腕(握着腕)顿颡(点了点头)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以为自己经常获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他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是不可超越的。

一会,轮到荥阳生出场了。只见他头戴乌巾,由五六个人簇拥着登台,“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好像悲痛得发不出声音)。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嘘唏掩泣”。西肆长“益惭耻”,惧为众所笑,于是将所输之钱放在那里,“乃潜逃焉”。听众中“四座愕眙,莫之测也”。

按现代语,这是一次殡葬用品和殡葬服务的“博览会”,即硬件和软件的全面较量。还可以看出,唐朝人对丧事并不忌讳,男男女女来了数万人观看,居然像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是一篇有关殡葬活动社会化的非常出色的描写,迄今尚未见到比这更精彩的记载。中国旧时称殡葬服务行业为“杠业”,这一名称亦不知起源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