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丧服的意义
殡葬服饰,首先是丧服,其次是一些饰物。它们不仅反映了生者对死者的心理及感情,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其意义应追溯到原始社会,兹分述如下。
(一)源于原始人对死者鬼魂的恐惧
薛尔曼在《神的由来》中写道:“在澳洲有些野蛮人中,至今还不准搬移睡者的位置,或以某种鲜艳的颜色使他的面貌变成不可认识,因为灵魂在归途中不再能找得到自己的身体或不再能认识他自己。”原始人惧怕死亡、鬼魂,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想出了许多与死者断绝关系(即“关闭通道”)的招式,丧服即其中之一。薛尔曼还说,在丧期,皮肤暗黑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将身体涂成白色,通常赤身裸体跑路的巴布亚人(Papou)则穿起编织的植物;白色的欧洲人在丧期则穿起黑衣,这样,死者的鬼魂就不能认识他了。对此,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第二章中说是“伪装自己使鬼魂不认识”。《仪礼》《礼记》等儒家典籍中的丧服记载:如男子去冠,把头发挽束成髻形,上面系以麻绳;女子把头发挽起来成髽(zhuā)形,上面系以麻绳,脸上还戴有面罩;男女手执哭丧棒,衣裳不缉边,上衣襟插进腰中,麻绳系之,睡觉时也不解开,等等。对此,《礼记》称,家有丧,“变形于外”。这些说法、做法都不谋而合,从中我们多少可以窥到数万年前先民们发明丧服的原始动机。
(二)存有巫术的含义
即原始人在丧期穿戴着反常的服装以壮胆,恐吓鬼神。就像巫师驱鬼、捉鬼时通常要用红、绿、蓝等颜色将自己的脸和身体画得古里古怪,而道家则在胸或背部画一个阴阳太极图等,无非是按人的理解方式去震慑鬼神。原始的丧服也顺着这一思路而产生。
(三)表达原始人悲痛的感情
原始丧服还可能在表达原始人某种悲痛的感情,并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换言之,他们已赋予某一类服装具有悲痛的文化意义,或说这一类颜色、款式的服装最能表达、抒发他们的悲痛感情,并在心底形成神秘感,此即丧服。一代一代相沿,便形成了丧服定制。例如,纵观人类各民族,丧服使用得最普遍的颜色是白色和黑色;并且在款式上是反常的,多将头连同整个身体严严实实地包住。“人同此情,事同此理。”人类在丧服的原始思路上是一致的。
因为时代久远,人们已经忘记了丧服的原始意义,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学产生以来,学者们才逐步解开了丧服中的文化含义。不过,要猜测出其全部含义也是非常不易的,因为这容易陷入按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测度原始人的武断。
文明社会的产生,尘世因素愈来愈多,丧葬服饰也就愈益被赋予社会意义,中国尤其如此。“丧服”一词,文献最早见于《尚书·康王之诰》。它被认为是西周前期的文献。其中提到,成王去世,其子康王继位,在即位典礼上,康王穿着王者的服饰,“麻冕黼裳”,接受诸侯群臣的朝贺;典礼毕,“王释冕,反(返)丧服”,即按制度给父亲服丧。即位是吉礼,丧事是凶礼,二者的服饰分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