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伦理观
死亡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死亡,但只有生活中的强者、勇敢者才敢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仁人义士都认真地思考过死亡,并以凛然的态度处理,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就曾激励了多少后来者。
不仅是个人应该有正确的死亡观,一个社会也应该有正确的死亡观。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气氛。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死亡学”,旨在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并构成人生教育的一部分。这些也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学习的。
(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殡葬活动
一个社会经常会发生死亡事件,并举行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丧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只有从理性上深刻地认识死亡文化,即它赖以产生的诸多社会条件、含义和社会功能,才可能正确地认识民间的殡葬活动。
(三)有助于殡葬改革
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死亡文化,新的殡葬礼仪,来进行正确的殡葬活动。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现代社会的土地、水源、森林等生存资源变得日益紧张,中国传统的土葬、厚葬习俗已变得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尽管各级政府一再发布命令,但民间相当多的地方仍在遵从旧传统,屡禁不止。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而且还会侵占日益减少的土地,乃至耕地。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外传统的死亡文化及殡葬习俗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成分,这需要我们去重新予以认识,而不能斩断历史!
我们应当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现代的死亡文化及殡葬活动中有价值的成分,建立起适应我们现代社会的死亡文化学,以推进中国的殡葬改革。
(四)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
在任何一个社会,生存和死亡两类活动、两类文化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何对待死亡(死亡观)总是它如何对待生活、生命(生存观)的一个理论前提。因此,我们知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死亡观,将大大地有助于认识它们的处世哲学和行为方式。可以说,历史上,一个民族的衰退、一个社会的崩溃,首先总是从它们的人生哲学、死亡观的颓废开始的。具体来说,就是个人主义和及时行乐主义的泛滥,社会整体意识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