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献祭和祈祷

二、献祭和祈祷

原始人既然有求于神灵,就应该有所表示。因为按照人的理解方式,神灵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人,这就产生了献祭和祈祷。献祭是用供品供奉神灵以换取神灵的谅解、恩赐和帮助的一种祭祀方式。如用牛、羊、猪(旧称“太牢”)祭祀祖先神灵。祈祷则是以赞美感谢之词歌颂神灵。献祭和祈祷时均伴以舞蹈或一些动作(如磕头),以感动神灵。如鄂伦春人向山神祈祷时,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尊敬的山神啊,给我们带来幸福吧,保护我们的子孙吧……”山神的牌位是用稍经修饰的大树来充当。当然,献祭和祈祷更多的时候是同时进行的。

原始人敬奉神灵,他们总是将自己的智慧、技艺和劳作的收获视为神灵的恩赐,甚至自己的智慧本身也是神灵所赐。如后世基督徒祈祷时所云:“主啊,给我智慧和力量吧!”他们对神灵充满感激之情。劳作时冲撞神灵有时在所难免,如打猎时的喧哗,耕作时的惊扰,因而,他们认为,对神灵的致谢是理所当然的。倘若原始人的狩猎或其他活动失败了,他们多半会归咎于自己不敬神灵,因而神灵不肯相助。农业先民则祭祀天地,向之献祭并祈祷,请求并感谢它们使自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献祭的物品,最初是羊、牛、猪、狗之类的动物,称“牲祭”;或五谷以及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石、骨制成品),称“物祭”;后来发展出以活人为祭品,称“人祭”。人祭和血崇拜相联系。考古学、民俗学的研究都表明,人祭的野蛮行为曾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当西班牙人15世纪登上美洲大陆时,那里的印第安人中还残存着人祭和食人遗风。中国殷商是文明时代人祭的鼎盛时期;东周春秋时期还颇盛;《左传》中多有人祭、人殉记载。如宋襄公杀曾子于次睢之社(“社”为祭地神之所)。这些被杀者还颇有社会地位。显然,不干净的血祖宗是不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