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崇拜

一、血崇拜

最初大约是“血崇拜”。原始人赤身裸体四处奔跑,捕鱼狩猎,经常要和野兽搏斗,甚至和其他氏族作战,躯体受伤流血在所难免。他们看到自己殷红的血涓涓流出时,忍受着痛苦;一旦流血过多,人就会死去;伴随着婴儿的降临,母亲体内要流出大量的鲜血;当他们杀死猛兽,看到血如泉涌时,自己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快感,诸如此类的经验,都会刺激原始人对血产生一种迷惘、惶惑的心情。他们以为,在血中必定有一种“生命力”之类的因子存在;有的原始人则以为灵魂就包含在血液之中(他们认为灵魂随流血而逃逸了)。血是那么的鲜艳而神秘,原始人对血持有一种神圣的感情。血崇拜随之产生了。

原始人认为,同一氏族成员的血是相同的,而流血被认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们歃血为盟(将血涂在嘴唇上),表示决不反悔。祭祀神灵或祖先,少不了要杀牲畜乃至活人。进入文明时代后,出征得胜归来,多要在祖庙(或神庙)中杀俘祭祀祖先神灵和战死者的亡灵,称为“血食”;在中国古代倘若亡国或绝嗣,则“先人不得血食”,否则被认为是大不孝。后虽废除人祭,但仍以杀牲代之。原始人普遍有饮血的嗜好,他们不仅大饮动物血,也饮自己身上淌出来的血(他们认为吸吮进去后又会化为血);如果饮敌人的血,更会使他们兴奋不已。如果说原始人曾是一群嗜血之徒、血狂热分子,恐怕一点也不过分。血崇拜引申为红色崇拜。山顶洞人以红色的矿石粉撒在死者身上及周围,就是这一类崇拜的考古学证据。原始社会,参加“血亲复仇”是每一个氏族成员的神圣义务,所谓“以血报血,以牙还牙”就是原始时代血崇拜的真实写照。

即便是现代人,血仍然是神圣的。如现代农村的许多地方仍有杀雄鸡以其血祭坟、祭祖的习俗。“血浓于水”的格言亦是远古血崇拜的遗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