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的人殉和人牲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人殉和人牲

“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黄河上游地区的一种文化类型,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境内黄河沿岸及其诸支流地域。最早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下限还当更晚(这里的文明发展进程稍晚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已发现墓葬共约800多座。

一般认为,齐家文化处于原始社会行将崩溃的阶段。已建立了较巩固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男子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如秦魏家的成年男女2人合葬墓中男性为仰身直肢,女性位左,侧身屈肢面向男性;皇娘娘台的成年1男2女的3人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位于正中,2女分别列于左右,屈肢附其两旁。有的小孩死后附葬于父亲身边。

在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有人殉痕迹,考古学界公认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杀妻(妾)殉葬墓。如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的墓葬中,分别发现了8人和13人同坑的墓,内仰者似为墓主,其余人骨架有的有头无身,或有身无头,有的头骨和躯体分别埋葬,也有的三四个头骨放在一起。这些人无疑是在埋葬墓主时被杀害的。

在青海乐都县柳湾墓葬遗址中,314号墓的墓主为成年男子,仰身直肢平躺于一个较完整的木棺内,另有一青年女性却侧身屈肢于棺外,并有一条腿骨被压在棺下,她被认为是墓主人的殉葬者。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它稍早于齐家文化),如河北邯郸涧沟、河南洛阳王湾、陕西沣西客省庄的遗址中,发现有砍伤痕迹的人头骨,还有多具骨架叠压于废坑中,或身首分离,或作挣扎状,或人畜同埋。这些非正常死亡者中,有部分被认为是曾用于祭祀而死的(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齐家文化》)。

据另一考古资料报道:在52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殉就已经非常普遍。1989年,由南京博物院组成的花厅考古队,在江苏省新沂县马陵山花厅村古墓葬区发掘了7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40座墓葬,其中5座是大墓。几座大墓中的人殉现象十分普遍,如60号墓内,墓主人是30岁左右的强壮男子,在陪葬品左外侧殉葬着中年男女骨架各一具,在女体的身旁依偎着一个10~12岁的儿童骨架。这说明当时部落内重要首领人物死后用活人殉葬的现象已很普遍。(见胡申生主编《社会风俗三百题》第2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