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观念与葬式的关系

一、灵魂观念与葬式的关系

原始人的灵魂观念产生了原始的殡葬行为。

原始人都深信:灵魂只是暂时寄居于躯体之中,死亡则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灵魂是不死的,人死后,灵魂去了另一个地方。但是,原始人对灵魂的“归宿”可能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殡葬方式也就各不相同。大体上,由此产生的殡葬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保存尸体和消灭尸体。

保存尸体的殡葬方式,大体有土葬、悬棺葬、塔葬,以及制成木乃伊(即脱水后的干尸)。

消灭尸体的殡葬方式,大体有火葬、水葬、天葬等。一些民俗书上有“腹葬”的记载,即原始人食尽尸体,以示自己分得了死者的勇敢、公正、智慧等美德。但此俗未见确凿的史料,故存而不论。

(一)保存尸体的殡葬方式

这一差异在人类殡葬的早期大约就形成了。当原始人视死亡是灵魂漫游去了另一世界,将来还会回来,还需要再进入自己的躯体,就像鸟儿要回巢一样,这便产生了保存尸体的殡葬方式。如古埃及人相信,只要尸体3000年不腐烂,死者就可以重新活过来,因而他们将法老(国王)制成木乃伊,葬入金字塔中。(金字塔系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一个上尖下方的大型石砌建筑,像汉字的“金”字,故曰金字塔。)

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小孩的瓮缸葬中,瓮盖上留有小孩灵魂出入用的小孔,小孩被葬在住宅周围而不是葬在公共墓地,因为小孩的灵魂同样需要大人们的照顾。这些表明:仰韶居民认为,死者的灵魂是四处漫游的,但它仍“依恋”着本氏族的尘世生活。躯体对于死者的“再生”是极其重要的,而墓穴则是生者给死者提供的一个“住宅”。这一原始观念一直影响到今天。此外,用于保存尸体的墓穴也包含着人们的另一个想法,即人们也不希望死者的鬼魂进入到自己的生活圈来搅扰自己的生活。原始人尽心尽力地给死者营建墓穴,大约也是希望以此“美宅”留住死者的鬼魂,不让它到处乱窜;这样既可满足死者,同时也可满足生者的需求。原始人为此煞费苦心。

(二)消灭尸体的殡葬方式

原始人认为,死亡是摆脱肉体的羁绊而升入极乐世界,此时,灵魂的升天与躯体的存在与否并无关系,甚至躯体的存在乃是累赘之物,这便产生了消灭尸体的殡葬方式,如火葬、天葬。在这类葬式的奉行者看来,彼岸世界似乎比此岸世界更诱人,因而消灭尸体越彻底将越有助于死者的灵魂进入那一美好世界。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实行火葬的。此外,西藏传统的天葬也极具典型。藏民将死者撒喂鹰鹫,谓死者灵魂已“升天”了,以食尽为吉利。其操作程式极为隆重庄严,并延请喇嘛念经超度。这一类消灭尸体的葬式多少是建立在鄙视肉体、感官而重灵魂的认知基础上的。

不论是保存尸体还是消灭尸体,原始人都是在以某一种方式与鬼神打交道,因而在“殡”和“葬”中都存在祈祷、献祭和巫术等活动,并于其中抒发自己对生生死死的情感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