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及其根源

一、原始宗教及其根源

原始宗教的“原始性”,不仅在于它流行于远古时代,更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均是不完备的、朴素的、非系统的。此外,“原始宗教”一词还指近代以来仍残留于各地未开化的土著居民中的宗教形态,如上述澳洲和印第安土著中的各类崇拜。它们是研究宗教起源和演化史的活的人文化石。事实上,我们透过一些古代文献对原始宗教的认识,以及文化史学家们对一些土著居民中尚存的原始宗教的研究,才确定了我们的史前时代曾有过原始宗教。

上面我们讨论的那些原始崇拜的诸内容,同时就是原始宗教的内容,因为原始人是将那些崇拜对象当作神灵看待的。

原始宗教起源受主、客体两大因素影响:主体因素指人类的自身特性,客体因素指人赖以生活的全部外部条件。

人类自身具有一种软弱性,这是理解宗教问题的主体先决条件。因为,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乃是一被创造物,这意味着人的不完整,他必须依赖并通过他物以达成自身的完整,达成独立的自存。这不仅是人机体对物质的依赖(诸如食物、阳光、空气、水等),而且还突出地表现为原始人在精神方面的软弱性。人类的精神软弱性在原始时代集中体现为“恐惧”(而在文明愈益发达的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空虚”或“无聊”)。相当多的史前文化学著作都精辟地论述过原始人的恐惧心理,它是智慧初开的人类经常性的心理状态。“有一位年老的爱斯基摩巫医对探险家努德·拉斯马森说过:‘我们不是相信,主要是害怕。’每一个陌生的东西都充满了危险,原始时代的人不仅害怕疾病和死亡,而且畏惧饥馑、旱灾、风暴、死者的灵魂和他打死的野兽。”“一个爱斯基摩人打死了一只白熊,他必须将工具和武器献给它,以此向它讨好;如果这是母熊,就献以女人的刀和针盒。这种赠献礼物的做法是由于认为必须平息白熊灵魂的愤怒并防止它进行报复性破坏。”“在西非,打死河马的猎人要把河马除去内脏,自己脱光衣服,爬入河马躯体内,并用河马血洗全身。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向河马的灵魂祈祷,求它不要因为打死了它而对他产生恶意,不要煽动其他的河马前来报复而冲击他的独木舟。”此外,原始人谁也不敢游过一条河流,除非事先进行祈祷或念咒以争取它的恩典[5]。在原始时代,恐惧充斥着一切领域,生存是原始人最高的或几乎是唯一的目标。

由不完整、无知、极度的软弱性导致恐惧,再由恐惧导致崇拜是很符合逻辑的。崇拜乃是一种精神上的“投降”,原始人以此获得的则是秩序感和一种精神力量,并由此达成精神上的完满。这一种“精神力量”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虚拟的,但在原始人那里,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人类也有强大的一面。它驱使着原始人一有机会就力图战胜自然,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这在原始宗教中体现为原始人与神灵的沟通,巫术(如驱鬼)就是其中的主要形式。此外则是直接地向自然开战。

总之,原始人所具有的软弱性和强大性的矛盾是原始人对神灵世界既信仰、依赖又与之顽强抗争的主体原因。其结果是直接产生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的诸多规范一经形成,就具有无上的法律意义,每一氏族成员须无条件地遵从,没有讨论的余地,违者将被处死或驱逐。史前文化学家认为,原始时代的氏族中是没有思想自由的。

原始宗教的客体条件在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和低下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竞争乃至战争。正是这些使原始宗教得以具体化,因而我们透过这些内容便可以窥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