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攀比心理

七、攀比心理

在殡葬活动中,与炫耀心理直接相联系的是攀比心理。实际上,这二者均源于人们的虚荣心。中国人是一个最爱面子的民族,这在世界上颇有声名。一般而言,炫耀是少数人的心理;攀比则是那些羡慕、认同此类“壮举”的大多数人的心理。前者为主动为之,后者为被动为之。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丧葬心理中,一些人总是力图超越他人,强出人头,以此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老子非要将吾父(或母)的丧事办得这条街、这个区或本城市无人不知,谁个敢比?”他们又唯恐被人超越,因而四处比较,定要占据鳌头才罢休。笔者认识的一位自诩“超拔”者,几兄弟合力将母亲的丧事办得轰轰烈烈,街道上大有名声,无人企及,几年间都未被超越。此老兄数年后谈及此事时仍然是眉飞色舞。

由于这类“壮举”为社会所羡慕、所认同,大多数人也就不甘被人轻视,他们奋力追赶,虽不求超越,但也不要太寒碜了,于是形成了中国传统丧事中独特的攀比之风。炫耀和攀比的对象,可以是社会性的、也可以是各家庭各家族之间甚至是兄弟姊妹或表兄弟姊妹之间的,大家暗暗使劲,看谁的能耐大,谁更能为死去的父母脸上“添光彩”。他们绝非比孝心,而是担心自己脸上“不好看”。没有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中国隆丧厚葬的死亡文化传统就无法形成,因为决定一个社会风俗最后定形的毕竟是大多数人。

就攀比的一般性而言,它并非一定造成丧事方面的竞争。只有当社会缺乏其他更吸引人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时(如经济竞争、争当英雄人物),一些人才会将更多的攀比热情或过剩精力投入到丧葬中来,并使之升级。丧葬攀比连同炫耀的流行是社会风气普遍走向虚浮、奢靡的产物,同时又加剧了社会这一方面的堕落。